韶华如驶,进博留痕。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落下帷幕,但上海海洋大学师生在这场国际盛会中的活跃身影,依然熠熠生辉。他们以专业与热情、智慧与担当,在进博舞台的台前幕后,生动书写了服务国家战略、彰显青春力量的动人篇章。

志愿之光,用青春守护盛会每一刻
进博会期间,上海海洋大学的“小叶子”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服务热情,坚守在各类岗位上。在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徐基衡老师的带领下,“小叶子”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服务热情,坚守在各类岗位上。他们日均步数超过两万,累计服务中外宾客20余万人次,穿梭于场馆之间,以细致入微的工作展现了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
经济管理学院的吴国敏说,“每天清晨开馆后,潮水般的人流便从这里涌来,此起彼伏的咨询声像按下了‘循环键’。”尽管每天要重复上百遍同样的指引,但她说:“每当看到大家拿到准确信息后匆匆又笃定的背影,听到那句带着笑意的‘谢谢’,就觉得守在这里特别有意义。”
进博会期间,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夏雅敏专程来到志愿者之家,为辛勤服务的“小叶子”们送去学校的温暖与关怀。她细致地询问了同学们的工作感受与生活保障,并特别为在服务期间过生日的“小叶子”准备了温馨的庆生仪式,现场欢声笑语,情意融融。
慰问期间,夏雅敏以一堂《蓝图已绘就 奋进正当时》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专题党课,为全体志愿者擘画了奋斗的坐标。她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十五五”规划的战略部署,深刻阐释了进博会作为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意义,鼓励同学们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在服务中彰显价值。

作为进博会一线的“红色站点”,进博党群服务站深度融合红色教育资源与多元便民服务,集咨询翻译、打印充电、化妆缝补、咖啡休憩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八方来宾驻足交流、感受温暖的“人气空间”。本届进博会,党群服务阵地全面升级,在8米层、16米层新增服务点位,构建起覆盖三层的服务网络,也对上海海洋大学“小叶子”们提出了更全面的能力要求。

为圆满完成保障任务,上海海洋大学成立第八届进博会党群服务青年突击队,50名志愿者活跃在各楼层站点。校团委挂职副书记、食品学院团委书记韩巍从第四届的志愿者,到带队第八届海大“小叶子”,连续五届的深耕让他从“小叶子”成长为领路人。在韩巍、李磊两位老师的帮助下,“老叶子”传经验,“新叶子”接棒跑。谢大伟用生动讲解为中外观众铺就红色认知之路,让真理力量跨越国界;陈薄羽则以精湛苏绣技艺驻守服务站,在细微之处传递进博温度与志愿温情。
11月8日,在进博党群服务站内,联合国“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深海微生物组与生态系统”(Deep Ocean Microbiomes and Ecosystems, DOME)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曹军伟,面向所有进博观众,阐释了深海微生物的无限可能。

“深海,是一座尚未被完全开启的‘基因诺亚方舟’;深海微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隐形工程师’;而深海基因,则是人类未来突破生存困局的‘关键密码’。”曹军伟以生动比喻,将听众引入那片神秘而富饶的深蓝世界。
DOME大科学计划由上海海洋大学牵头,由方家松教授领衔,于2025年1月获得正式立项。这个大科学计划汇聚了全球27个国家、42家科研机构的顶级海洋领域专家学者,共同解码占地球生物量60%,却鲜为人知的深海微生物“暗物质”。它的立项标志着中国在深海微生物与生态系统研究领域实现由“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此番亮相进博会,不仅是科学前沿走向公众的一次亲切对话,也是中国深海研究实力面向世界的一次展示。
从志愿一线到红色阵地,再到科技前沿,上海海洋大学师生在第八届进博会的舞台上,以专业诠释担当,用服务传递温度,将“海大蓝”与“进博红”深度融合,充分展现了学校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与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