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教育工会2025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身边的好教师微电影大赛落下帷幕。由校工会联合水产与生命学院拍摄的微电影《星夜兼程》,从全市各级工会报送的二十八部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银奖。该赛事旨在通过微电影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上海教师队伍立德树人,潜心育人的精神风貌。
影片以我校水产与生命学院王成辉教授为原型,通过候机厅这个特殊场景,展现了两代科研人的精神传承。王教授既坚守科研工作的使命担当,又以开放智慧的方式支持学生的个人发展;小岳则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中,理解了个人成长与科研使命可以相得益彰。“星夜兼程”,不仅是争分夺秒的紧急救援,更是科研精神的当代诠释与传承。回望十载风雨,王教授带领团队师生星夜奔赴西藏亚东抢险救灾、把冷水鱼育苗技术送进雪域高原,助力亚东脱贫和稳藏守边富民兴业仿佛历历在目,扣人心悬。

微电影《星夜兼程》海报
本次拍摄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团队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后,以小见大,是这20年间风雨的凝练缩影。导演编剧历时一个月反复打磨剧本,和王教授一同回忆往昔,着重刻画了王教授远程指导西藏基地,抓紧分分秒秒帮助亚东县解决危机。拍摄时值暑期盛夏,烈日炎炎,团队为了还原腊月严冬,王教授和学生们穿着厚重的冬衣,脸颊后背直冒汗。比起高原反应,王成辉教授只是微笑着擦去汗水,兢兢业业拍摄。
拍摄持续到凌晨,在剧组欢呼声中,最后一个镜头完成,王教授背起20公斤重的科研背包,直接赶早班机奔赴新疆养殖基地——那里,另一场关于新疆蟹苗繁育的试验正等着他。王教授剧里剧外恪尽职守,星夜兼程赴未来。团队成员们不禁感慨:“王老师把拍摄现场当成了科研一线,也让科研一线超越了艺术电影。”

王成辉教授拍摄剧照
微电影里“暴雨抢险”的情节,来自2015年亚东鲑鱼基地的真实事件:为了亚东鲑鱼的产业发展和当地藏族群众的脱贫增收,王成辉教授先后27次进藏,带领团队坚守在亚东县的生产第一线,开展了亚东鲑鱼人工规模化繁育和科技攻关与人员、技术培训。带动亚东县3个乡镇4个村849户共2343人增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6户442人,助力亚东县成为西藏第一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连续25年到阿勒泰地区开展渔业科技服务,团队足迹遍布7个县8个团场,当地群众亲切地称王成辉团队成员为“鱼博士”。

《星夜兼程》制作团队剧照
《星夜兼程》用延误航班的12小时,凝练了一位高校教师20年“向西而行”的科研长征;用师生间的一次深夜对话,让科研精神星火相传。镜头质朴,精神滚烫。照映着每一位诚挚的海大师生,从银幕到课堂,让“教授精神”成为海大学子的共同记忆。
(供稿:校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