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南京大学落幕。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项目《渔芯智算:国产AI芯片赋能柔鱼渔场边缘端精准预报系统》脱颖而出,在“挑战杯”人工智能专项赛的应用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本届“挑战杯”含主体赛、人工智能专项赛、“揭榜挂帅”三个部分,至此全部结束。最终,学校在本届“挑战杯”赛事中,荣获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国家级特等奖
项目名称:《回响之眼——多模态建筑结构健康智能诊断系统》
隶属学院:信息学院
赛道类别:“揭榜挂帅”擂台赛
指导老师:马振玲、陈蔚荻、张重阳
团队成员:程建豪、陈心美、邹梦璐
项目介绍:随着我国大量住宅正面临建筑质量退化的严峻挑战 ,本项目聚焦老旧住宅建筑质量智能检测技术,利用深度学习、多源信息融合和量子启发优化算法等技术,构建了一套全生命周期智慧运维系统。该系统利用无人机搭载“可见光-红外热成像”双目系统实现建筑结构病害的精准量化与深度洞察,基于VAEP四维数据框架进行健康评估与寿命预测,并开发成web平台,直接生成最优维修方案。本项目解决了传统人工检测效率低、评估不科学、决策无依据等问题,为建筑安全运维提供了自动化、智能化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国家级一等奖
项目名称:《渔芯智算:国产AI芯片赋能柔鱼渔场边缘端精准预报系统》
隶属学院: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赛道类别:人工智能专项赛
指导老师:陈新军、柳彬、解明阳
项目成员:刘鑫怡、闫睿、谢爽、杜悠然、邵雅莹、杨阳、彭晓涵、侯莹莹、李瑞林、刘灿
项目介绍:依托国产AI芯片,构建面向柔鱼渔场的边缘端渔场预报软硬件一体化系统。该系统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海洋环境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在渔场边缘端署轻量化AI模型,实现鱼群分布的实时精准预测和短中期未来预报,有效提升渔业捕捞效率,解决了传统渔情预报用不好、用不起、用不上的痛点。

国家级三等奖
项目名称:冰上丝绸之路的经济性破局:北极航运运营模式与运载方式创新方案
隶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赛道类别:“揭榜挂帅”擂台赛
指导老师:胡麦秀
团队成员:郝彤欣、白建立
项目介绍:针对 “冰上丝绸之路” 高昂运营成本与不确定性的核心痛点,团队通过运营模式与运载方式的协同创新,将北极东北航道的潜在价值转化为可持续盈利的商业价值,成功解决了航线经济性不足的关键问题,实现了其从战略 “概念航线” 到稳定、可预测、具备成本竞争力的常态化商业航线的突破。

比赛期间,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夏雅敏专程赴南京慰问项目团队师生。比赛过程中,为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与参赛师生的最佳状态,校团委全程跟踪协调,给予全方面的后勤保障服务。
本届“挑战杯”竞赛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南京大学和团江苏省委承办,吸引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与。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以一流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为契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在第二课堂中开展科研育人,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创新实践,全力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特色学科的交叉融合,以科技类社团为实践载体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我校将以此次“挑战杯”获奖为契机,践行从海洋走向世界,从海洋走向未来的誓言,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积极建功“十五五”新征程,为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海大智慧和力量。
(供稿: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