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至26日,2025 年 “感知中国” 第二届江苏高校暨首届长三角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学术交流专场活动在江苏大学落幕。此次活动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上海市教委、浙江省教育厅、安徽省教育厅联合支持,吸引了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55所高校的400余名中外研究生及带队教师参与,围绕 “学术探索与文明互鉴” 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水产与生命学院两名在读博士生(国际学生)凭借在稻-蟹/稻-渔综合种养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崭露头角,成功入选活动现场交流环节,并分获学术论文一等奖和三等奖,成为我校国际教育与科研实力的亮眼代表。

本次活动设置了专家主旨报告、分论坛汇报、墙报展评、国际青年学者对话等多元环节。我校两名博士生(国际学生)高度重视、精心筹备,严格按照规范完成论文撰写与墙报制作,并在 “理工农” 分论坛上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中,他们条理清晰地阐述研究思路、实验方法与核心成果,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基础与学术沟通能力。
经过专家评审,我校塞拉利昂籍博士生 Kamara Abdulai M.(导师:吴旭干教授)的研究成果Rice-Crab Co-culture Enhanced Culture Performanc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Balanced Microbial Communities(稻蟹共生增强养殖性能、环境质量和微生物多样性)凭借创新性、实用性与学术深度,荣获学术论文一等奖。肯尼亚籍博士生Anyango Benter(导师:张文博副教授)的研究成果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Global Rice-fish Farming Systems(全球稻渔综合种养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同样表现突出,斩获学术论文三等奖。
Kamara Abdulai M.始终秉持 “理论联系实践”的科研态度,长期扎根安徽宣城的田间地头,围绕稻-蟹共生系统开展定点观测与实验研究,以大量实践积累的一手数据为研究奠定坚实基础。他将学术论文写在中国乡村大地上的实践行动,生动诠释了我校 “把论文写在中国江河湖泊和世界大洋大海上”的科研理念,成为我校国际学生践行 “知行合一” 的典范。其研究不仅深化了稻-蟹综合种养领域的科学认知,更为推动长三角区域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路径探索。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的“感知中国” 系列活动自2013年以来,始终致力于搭建中外青年学术交流与文化互鉴的桥梁,助力国际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感知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此次长三角专场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区域内高校国际学生拓展了学术视野、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更进一步强化了长三角高校间的科研协作与人文交流,为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供稿:研究生院 留学生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