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承办的2025年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暑期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项目在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校区收官。来自西班牙、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5国的15名青年学子,通过两周的深度研学,在学术碰撞、产业实践与文化体验中,共同书写了一段跨越国界的食品科技探索传奇。
本届国际暑期学校以“前沿课程—产业实践—文化体验”三位一体模式为核心,打造全球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交流高地。理论课程聚焦食品安全、预测微生物学、海洋功能食品开发等前沿方向,由国内外顶尖学者领衔授课;实践环节依托国家级实验平台,开展鱼糜制品加工、发酵面团工艺等实操训练,实现“科技赋能应用的食品创新”。
学员们走进上海盒成食品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深度调研智能化生产线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上海盒成食品的现代化车间中,学员们近距离观察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与企业工程师探讨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细节。康师傅味来馆通过展示中国不同地域面食文化的差异,如老母鸡汤面、萝卜炖牛腩面等创新产品,结合航天FD冻干技术锁住食材鲜美,让学员直观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味来馆内,学员们体验智能自动泡面机,深刻理解中国食品工业的创新活力与社会责任。

文化体验课程成为项目亮点。学员们漫步外滩,在万国建筑群中感受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探访新场古镇,于青石板路与雕花木窗间触摸江南水乡的历史脉络。龙舟竞渡环节中,学员们分组协作,在江面上挥桨竞速,来自日本的熊谷真菜香感慨:“划龙舟需要团队默契,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文化中‘和合共生’的智慧——每一次桨声同步,都是对‘同舟共济’的生动诠释。”

在闭幕式上,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江敏回顾项目历程。她充分肯定学员们在学术探讨、产业参访和文化体验中的丰硕收获,并勉励道:“希望你们把所学所思带回各自国家,成为中外食品科学交流的新桥梁。”赵勇教授作项目总结时强调,“三位一体”模式让学员深度感知中国食品科技与产业的蓬勃活力。
现场播放的暑期学校精彩集锦VCR,定格了国际学员的求知目光、协作身影和跨文化笑容;课程助教献唱的《时间煮雨》,更以歌声传递中国热情好客的深厚情谊,为“上海时光”写下生动注脚。日本岩手大学袁春红教授代表外方致谢,高度评价项目的高水准平台:“这是中日食品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期待未来深化协作,共探行业前沿。”
多国学员联合呈现主题汇报,并以四国语言合唱《明天,你好》,用中文、英语、日语、韩语共许“你好,未来”的心愿,将闭幕式推向高潮。


2025年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暑期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项目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上海海洋大学在食品科技领域的学科特色和国际影响力,吸引世界各国优秀青年来华参加短期科研学习交流活动,更搭建了世界青年科研人才交流平台,深化中外青年学术友谊和交流互鉴。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食品科技人才、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
(供稿:食品学院、国际交流处、留学生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