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开展“感知中国”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01   浏览次数:18

6月23日至6月24日,由国家留学基金委主办、上海海洋大学承办的“感知中国——中国远洋渔业携手‘一带一路’国家共写蓝色华章”活动顺利开展。由印度尼西亚、喀麦隆、塞舌尔、汤加等8个国家的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代表组成实践团,共同前往浙江舟山,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参访路线,深度感知中国远洋渔业的技术突破与“一带一路”蓝色合作的丰硕成果。

小鱿鱼托起大梦想。在中国鱿鱼馆和浙江海洋大学,中外学生们通过产业观摩+学术研讨的立体研学模式,了解中国远洋渔业的发展脉络。参访国内首个鱿鱼主题科技馆时,师生们通过沉浸式展陈系统,亲眼看到,从“海洋到餐桌”的鱿鱼全链条流程。在浙江海洋大学,我校校友、现任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钱卫国教授以《中国远洋渔业概述》为题,深入讲述我国远洋渔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脉络。这种从具体产业到宏观战略的认知跃迁,使中外学生们既触摸到鱿鱼钓船上的技术细节,又领略到中国参与全球渔业治理的重要意义。

以产业调研为纽带,将知识延伸至产业一线。实践团走访了中水集团舟山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石张东在公司门前的船锚雕塑前表示:“这里就是中国远洋渔业发展40年的起点。”公司技术总监王晓辉讲述了自己在1985年前往西非、同中国远洋渔业共同成长的历程。

在大洋世家现代化加工车间,实践团实地观摩了金枪鱼自动化分割、冷冻保鲜及精深加工的全流程生产体系。在了解到大洋世家长期与基里巴斯保持密切合作时,来自基里巴斯的留学生Atanimango Karotu(洛棠)动情地表示:“中国长期支持基里巴斯的远洋渔业建设,这种全方位的帮扶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兄弟般的情谊。

重走远洋启程路,再下东海捕鱼天。在舟山朱家尖,实践团一同登上作业渔船随船出海,零距离调研近海捕捞作业,感知风浪之上的劳动实践,并在返程后,在学院实验室对渔获物进行解剖研究。从甲板到实验室,中外学生们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渔业科学探索之旅。

此次“感知中国”——中国远洋渔业携手“一带一路”国家共写蓝色华章”中外学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系列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入一线的学习之旅,更是一次跨越国界、连接海洋、共话未来的蓝色对话。未来,学院将进一步丰富以 “感知中国”活动为代表的中国国情教育实践内容,助力来华留学生读懂中国,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外文明交流的使者。“感知中国”中外学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系列活动不仅是学校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具体体现,更是落实“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生动实践。学院通过搭建沉浸式社会实践体验平台,将持续推动构建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以青年视角传递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助力来华留学生成为推动全球文明对话的鲜活纽带,为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动能。

(供稿: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