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应邀做客百川汇海大师讲坛,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从人类智慧到智慧工程系统建设——数字化助力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本次讲座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敏娟主持。
朱院士从人类智慧的哲学思考切入,围绕工程系统智慧模型、智慧基础设施、实践路径与工程价值四个方面开展,深入剖析基础设施智慧化转型的关键技术和实践路径,为与会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示和实践指导。
基于团队研发的iS3数字底座,朱院士展示了智慧隧道、智慧交通的分级评价体系,通过典型案例验证了数据驱动的基础设施全寿命期管理新范式。这一创新理念为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阐释了工程系统智慧的迁移映射机制,提出智慧工程应具备“韧性、智能、绿色、人文”四大品质。他还提出,当前智慧城市建设面临顶层设计缺位的挑战,强调必须将“能力”与“德性”融入智慧系统的设计中。

青年学生深受启发。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着“智慧物流”“手机导航智慧属性”“交叉学科智慧化学习”等问题与朱院士展开热烈讨论。信息学院张禹成表示:朱院士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在追求工程速度与效率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确保质量、安全、成本、进度、环保和人文等多方面的平衡。
朱合华院士,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际岩土工程联合会数据标准委员会主席、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执行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工程信息技术与应用分会理事长、中国公路学会交通低碳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产学研促进会-中国智慧基础设施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等。他是我国隧道与地下空间工程领域的杰出专家,长期从事数字地下空间工程研究与实践,被认为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信息集成方法的国际开拓者之一”。他创立了土木信息工程学科方向,创建了基础设施全寿命数据采集—处理—表达—分析—服务的数字化赋能范式,研发出基础设施智能服务系统(iS3),为我国传统土木工程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供稿: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