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4年度科普专项项目评审结果,工程学院罗瑞龙老师牵头申报的“认识潜器,探秘深海”海洋科普项目获批。该项目是本年度E11领域(海洋工程)唯一一项科普专项,标志着我校在深海科技普及与创新教育领域的探索再获国家级认可。
2015年以来,我校在科普过程中创新性采用“高校+企业”联动模式,最大程度整合科研资源与科普力量,筹建的彩虹鱼深海科普基地,获批上海市科普基地(2016年)、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2022年)、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基地通过“科普馆+课程+活动”三位一体模式,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深海科普生态,先后获批市级科普专项2项、区级科普专项11项、其他资助20余万元。作为中国科技进步和科学传播结合的代表之一,基地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科普基地建设内容紧密对接“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围绕科研项目产生的最新前沿研究成果,策划制作高质量科普作品,提高科普成效。科普团队将技术团队最新研究成果的科学原理融入互动实验和趣味游戏,通过组织青少年参与潜水器设计与海上科考,提升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科普基地已出版科普图书、绘本12部,开发的青少年科普课程走进9所校园,培养了3000多名中小学生,线上音频课程总传播量超过12万、视频课程点阅量超过30万,进一步扩大了社会辐射力。
本次基金科普专项的获批彰显了我校在深海科技领域的科普创新能力。未来,团队将以此次立项为契机,持续打造深海科普品牌,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助力学校海洋学科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为培养具有海洋视野的创新人才、服务国家海洋战略贡献力量。
(供稿: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