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年夜饭:开蚌取珍珠、书写春联、漆扇制作,传统年味“潮”起来
发布人:邓叶芬  发布时间:2025-01-26   浏览次数:14

开蚌取珍珠、书写春联、漆扇制作......1月21日晚,上海海洋大学第二餐厅二楼被装点得红红火火、彩灯闪烁,“鱼跃锦鳞迎蛇岁 海纳百川启新程”2025年临港高校留校学生新春联欢活动在这里举行。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师生代表欢聚一堂,共迎蛇年新春佳节。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顾红亮,上海市教委学生处一级调研员赵靖茹,临港五校留校师生代表4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开启这场新春盛宴。

科研“不打烊”千余名学生留校过年

“妈,今年我留在学校做对虾养殖实验。虾跟人一样,不能停下来的呀。我留在学校喂虾,就回不去了呢,不过你放心哦,我们学校今天吃年夜饭。”年夜饭开餐前,水产与生命学院硕士研究生施小龙给母亲打电话,问候家里人情况。

“虽然我们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回家,但是大家能围坐在一起吃学校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我感觉非常温馨和激动。”为了赶论文的进度,水产与生命学院博士研究生王贺放假选择先留校一段时间,继续完成实验。“在学校老师们的关怀下,留校的我并不孤单。”

紧张有序,驰而不息,为了手头的科研工作留校过年的学子不在少数,预计超过1600名。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全体留校师生的感谢与关怀。“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国家的培养之情,正是这些坚实的后盾,让我们能够安心学习、追求卓越。”王宏舟向全体留校师生致以最诚挚的新年祝福,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五校师生齐聚,共同品味家的味道

年夜饭上,上海海洋大学后勤精心准备了各类美食,还贴心地讨彩头,玩“谐音梗”,起了许多吉利又有趣、富含海洋特色的名字。例如冷菜里有“海的味道”(老醋海蜇)、“甜甜蜜蜜”(桂花糖藕)、“青春相伴”(蔬菜沙拉)、“喜上眉梢”(四喜烤麸);热菜里则有“年年有鱼”(一品富贵鱼)、“金榜题名”(红烧大蹄膀)、“牛气冲天”(黑椒牛仔骨)等,尽显创意与心意。

来自五所学校的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分享着各自的故事和学习生活经历。尽管大家来自不同的学校,但在这个特别的夜晚,彼此之间的距离被拉得更近了,心也更近了。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王万里感慨道:“这种跨校的交流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感受到了临港高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力量。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相互了解、共同成长。”

由临港五校学生代表共同演绎的朗诵《聚青春·耀临港》,展现了五校学子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朗诵中,同学们用激昂的声音诉说着青春的梦想,用真挚的情感传递着对未来的希望,将现场气氛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异乡”非“异客”,留校过年新意浓

活动现场设有迎新春特色互动区,传统文化氛围浓厚。来自五所学校的师生们,包括许多来华留学生,都参与其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春联书写”区,师生们挥毫泼墨,将美好的祝愿寄托在一幅幅寓意吉祥的春联之中。来自基里巴斯的洛棠好奇地观察着春联的书写过程,并尝试用毛笔写下简单的祝福语,“虽然我不太会写毛笔字,但能感受到这些春联背后深厚的文化寓意,这让我对中国文化更加着迷了。”

“漆扇制作”互动区不仅让师生们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乐趣,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开蚌取珍珠”环节也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目光。大家围在一起,亲手打开蚌壳,期待着发现里面璀璨的珍珠。这一过程充满了惊喜和乐趣,更寓意着新的一年里,大家将共同孕育出更多璀璨的成果。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代表与中国学生共同表演《上春山》,庆祝中国年的到来。抽奖环节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市教委领导和临港五校领导分别为留校师生抽取幸运号码,并送上新年祝福和精美礼物,让大家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深深的关怀。

 

联谊会在全体师生共赏璀璨烟花中圆满落幕。“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度整合资源,搭建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共同营造更多元、更广阔的育人空间。”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顾红亮说。

(供稿:学生处、团委,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