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度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载体评价结果公示,上海海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科技园)运营单位上海海大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在此次评价中首次获评“优秀”。这一荣誉的获得,标志着上海海大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在科技创新创业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卓越贡献,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科技园以‘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为宗旨,致力于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首站’和区域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上海海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张建敏介绍,目前,科技园累计孵化企业千余家,其中累计培育17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7家专精特新企业,扶持成立了300余家大学生创业企业,一批学校优质科技成果通过科技园实现转化和产业化。
多维赋能,助力创新创业。近年来,科技园多措并举持续优化“双创”生态环境、拓展“双创”覆盖广度、提升“双创”科技内涵。围绕营造良好的科创孵化生态,形成了“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产业园”一体化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积极融入学校双创体系,成功构建了“学校培育-竞赛提升-落地孵化-推介成长”的链条式服务体系,助推重点项目精准孵化;以创业导师为核心,创业辅导员为辅助,企业联络员为桥梁,建立了“创业导师+辅导员+联络员”三位一体的辅导模式,形成了有效的指导咨询服务机制。2024年,科技园在持续提供办公场地、工商注册、创业辅导等一站式基础服务的同时,启动建设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会(EFG)临港受理点。
搭建平台,助力科技创新。科技园聚焦海洋科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汇集多方资源,搭建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加速发展提供充足的创新资源和技术支撑。2024年,科技园联合学校信息学院、上海中域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共同筹建AI工业互联网产教协同创新中心,以期实现人才、学科、科研平台等创新要素与行业企业高度集聚和深度融合。协同运营临港新片区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型平台,该平台是2021年科技园与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大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协同联动共同筹建的科创平台,已获批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立项。联合学校工程学院,拟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达成意向合作,共建警安数智产业化基地,推进技术研究、科研项目实施及科技成果转化。
开放协同,助力区域发展。多年来,科技园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整合产业链资源,促进区域产业创新。2024年,科技园与嘉兴市南湖区科学技术局、嘉兴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三方成功签约,共建南湖青创城项目;与盐城市盐南区人民政府开展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共建融合创新中心、渔光互补实训实践基地等多元化创新平台;与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共建上农智谷科创中心。同时,科技园持续运营嵊泗“人才飞地”项目、湖南益阳大通湖区大闸蟹产业发展技术项目、中印尼海洋生态牧场项目等,赋能区域产业发展。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我们始终围绕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初心使命,利用科技园创新资源整合、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产业集聚和区域协同的能力,发挥科技园成熟的‘事业化管理+企业化运作+产业化服务’的管理特色,加强学界、业界产教深度融合。”张建敏说。
如今的科技园,又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科技园正抢抓新一轮改革契机,优化升级,勇毅前行,奋力书写科技创新服务新篇章。
(供稿:上海水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