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由团市委、市委宣传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精神文明办、市人大社会委、市政协社法委和市学联联合主办的2024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决赛成功举行。上海海洋大学9个项目斩获佳绩,最终荣获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
今年,上海市“知行杯”大赛紧紧围绕“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铸牢理想信念、铸就担当品格、铸炼吃苦作风、铸成奋斗精神,成长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锋力量。
项目展示:二等奖作品
《“向海图强,逐梦深蓝”海洋渔业资源调查与实践》
团队成员:黄小茹、时贝贝、徐晓萍、张嘉浩、刘佳伟、林乐阳、樊庆王、朱泽辰、赵振方、温健、冷甜甜、陈万佶琛
指导老师:张宜振、叶旭昌、石张东
项目简介:上海海洋大学“向海图强,逐梦深蓝”项目成功实施,团队成员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历时90余天往返沪浙数个地区。通过走访5个渔村,深入了解渔业、渔民、渔村的发展现状,并结合近2000份实地调研问卷,为当地“三渔”问题提供可行性分析报告。团队成员众志成城,项目成果显著,包括编纂1部《搏浪天涯暑期社会实践画册》,以不同主题画册记录实践历程;通过调研走访,为地方企业提供5份市场分析报告;结合座谈采访,形成10余份远洋渔业资源访谈记录,助力渔业可持续发展。该项目累计形成10余篇高质量报道,被中国自然资源报等媒体发布或转载,彰显了青年学子搏浪天涯、勇立潮头的坚韧意志及奉献精神。
《“艺”兴乡村,“育”见未来—— 美育浸润行动下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实践探索》
团队成员:陈涛、李修平、谢佳韵、张嘉磊、祁天晟、张品一、陈昊旻、张可
指导老师:高雪、何杉
项目简介:此次实践,团队横跨2座城市,探访了7座村庄,走进了2所乡村学校,进行了3场美育相关活动以及6场深入的交流座谈。在这11个日夜里,共计60余名成员携手并进,与国内外95支团队并肩,共同见证了美育的力量。他们创作了多件蟹壳画等艺术作品,以及2首讴歌劳动美、渔业美的合唱作品,更有海大实践团原创歌曲《登场了,汝阳》响彻心间。
《“行走中的劳动课堂”——水产“双一流”特色劳动实践》
团队成员:陈简羿、金默、李俊逸、陈薄羽、董吉洋、李子音、李恺雯、余星辰、李浩然、张济奎、骆磊、李长志
指导老师;翟斯凡、方晨光
项目简介:“行走中的劳动课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六处科技小院及产学研基地进行劳动教育探索:在武义淡水珍珠科技小院,泛舟捞蚌;在青田产学研合作基地,领略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魅力……成员们通过探索实践,建立起依托于科技小院的五育并举的劳动教育课程。
《“网·链·图”的水域现代化样板——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三渔”振兴共富模式调研》
团队成员:张伊廷、程静、史世超、陈俊文、申嫚、李润婷、马烁、李彤、刘晓玉、王丽虹、陈康康、黄蓉蓉
指导老师:李佳薇、仇永民、徐开新、董安静
项目简介 项目团队由12名研究生组成,在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等长三角地区开展深入调研。通过走访调研、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形成调研报告、决策咨询报告和案例集、点位地图、微信公众号推文、漂流包手账、微党课等系列成果,总结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供推广借鉴的“三渔”振兴共富模式样板。
《大思政下的小课堂:海洋文化科普宣讲实践》
团队成员:陆翎、阎钰曼、聂梓楠、李子音、夏优、韩璐瑶、卢菊珍、李俊逸、王福鸿、王思夷、段雨婷、崔以宁、李晓燕、朱心怡、任可歆、江好、陈未雨、郭赐欣、朱嘉欣、石玉菲
指导老师:李磊、吴伟超、魏永亮
项目简介:本项目通过主题展览、社区送课、户外教学、智趣研习、云端课堂五大形式,在线上、线下、户外、户内多个维度组织学生团队,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海洋文化科普宣讲,形成50余门课程。成员编写基础和进阶两版教材,推出文创产品、故事集以及课程宣传册等成果,并在网络各大平台发布讲课日常,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模式。
《鱼跃天山——水产类预制菜品市场调研与发展分析》
团队成员:郭子菁、拜合提努尔·艾买提江、钟铭海、李佳璐、方敏敏、卢菊珍、胡鑫怡、管晨、尹豆豆、刘炳晓
指导老师:施文正、邓高燕
项目简介: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一条条虹鳟鱼正从碧波中跃向更广阔的市场,它们不仅承载着新疆渔业的希望,更是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大二学生,来自新疆的郭子菁,也是一位光荣的退伍女兵。从小在新疆长大的她,见证了许多牧民跃下马背成为渔民的故事,他们结束了风餐露宿、随草而动的生活,在湖泊中探寻致富之源。
《聚焦“盐碱”修复治理,筑牢滨海生态屏障—盐地碱蓬助力盐沼湿地生态修复》
团队成员:王静雯、陈柳萍、李敏、蔡璐伊、马绍祖、朱雨涵
指导老师:何培民、施永忠、吴美琴
项目简介:本项目开展了上海市沿岸碱蓬属植物资源调查,并对南汇东滩盐地碱蓬种群恢复示范区定期维护和管理。我们初步揭示了上海市滨海湿地盐地碱蓬种群退化和修复机制,建立其保护和恢复措施。此外,项目还开展了盐地碱蓬甜菜红素合成与调控机制研究,为上海市滨海湿地盐地碱蓬生物多样性保护、盐碱地治理及景观生态建设奠定基础。
《水乡绿韵,文化长廊—赋能太浦河滨水空间发展》
团队成员:丁紫阳、翟晨、焦妍言、刘倩、陈睿智、孙燕、唐智圆
指导老师:焦俊鹏、徐麒翔
项目简介:本项目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沿岸滨水地区治理的政策要求,聚焦于上海市青浦区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交汇处的太浦河及其周边水域,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与历史文脉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通过与过去十年间相关数据的对比,本项目将科学评估太浦河流域治理工作的成效,不仅关注水质改善等硬性指标,也重视生态系统整体健康度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成员深入挖掘“水乡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为打造特色滨水空间新思路与方向。
《文动沪滇,经绘乡村:少数民族“文化经济”融合发展与传播项目》
团队成员:曹佳慧、丁梦娇、邓德蓉、朱奕琪、杨震文、马家睿、蔡杭岐、李天昊、郑永玲、高隆科、李清阳、朱颜、高思琪、郑福泽、沈钰桐、朱羽洁、李烜、储柔、江好、陈瑾雯、耿从聪、钟云霞、陈宇
指导老师:冯雨晴、于林、张光辉、廖泽芳、蔡晓芬
项目简介:项目聚焦云南红河州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对5县市实地调研,深化沪滇情谊,促进文化交流。撰写产业报告,获感谢信、采纳函。挂牌实践基地、进行支部共建。开展民族共建座谈、爱心暑托班宣讲,推动沪滇文化交流。完成新闻13篇,视频14个,多角度宣传文化。设计彝族服饰纹样图册、文旅路线图及IP形象,助力文化经济融合发展。
未来,校团委将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品牌,不断推荐实践育人合力和长效机制,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
(供稿: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