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名单(2025年)
发布人:徐嘉伟  发布时间:2025-01-17   浏览次数:700


序号

姓名

所在学院

研究方向

备注

1

曹守启

工程学院

海洋与渔业工程装备设计、船舶物联网


2

姜哲

工程学院

海洋工程,水下机器人,水动力学


3

王世明

工程学院

海洋可再生能源集成发电及海水制氢


4

胡庆松

工程学院

海洋信息与工程装备


5

张丽珍

工程学院

海洋工程


6

王芳

工程学院

海洋结构物与装备


7

许竞翔

工程学院

海洋新能源和智能装备


8

Oleg Gaidai

工程学院

海洋结构物服役可靠性


9

邵伟增

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极端海洋动力过程数值模拟与卫星遥感反演


10

吴伟超

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海洋微生物代谢组与元素循环


11

韩震

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海洋信息探测与应用


12

许云平

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3

吴惠仙

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海洋生态安全


14

高郭平

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海洋海冰动力学,海洋环境安全,海洋模型系统以及海洋观测-预报-预警-应急一体化技术


15

薛俊增

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港口及近海生态、海洋外来生物入侵生态、潮间带生态以及受损生态系统修复


16

贾睿

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水产疫苗研发、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药用研究


17

林建伟

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水体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研究


18

林田

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陆源有机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河口-近海环境中的来源、输运、转化和埋藏过程,海洋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地球化学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19

李娟英

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环境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环境毒理研究


20

霍志保

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环境和能源领域研究和应用


21

Federico Baltar Gonzalez

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远洋真菌和细菌在海洋中的生态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22

冯东

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地球科学相关;有志于从事有探索、开拓、创新性质的科学研究工作。


23

林军

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海洋牧场及增养殖海域生态动力学及数值模型


24

于溪

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天然产物分析,代谢组学研究,以及生物信息相关背景。


25

于飞

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

海洋微塑料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环境功能材料,电化学处理技术,废弃物资源化


26

Harunur Rashid

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古海洋,低温地球化学


27

朱国平

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生物海洋学、海洋生物学


28

万荣

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捕捞学


29

宋利明

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捕捞学


30

陈新军

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渔业资源


31

田思泉

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渔业资源


32

朱江峰

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渔业资源


33

戴小杰

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渔业资源


34

唐建业

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渔业资源


35

张俊波

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渔业资源


36

张帆

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渔业资源


37

许强华

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渔业资源


38

张硕

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渔业资源


39

李云凯

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渔业资源


40

刘必林

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渔业资源


41

唐议

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海洋渔业政策与法律


42

崔凤

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渔业社会工作


43

夏亮

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渔船管理和渔业执法


44

黄冬梅

信息学院

海洋大数据分析与处理


45

陈明

信息学院

海洋大数据挖掘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46

宋巍

信息学院

海洋智能感知、海洋大数据挖掘与分析


47

张云

信息学院

海洋导航遥感和深空PNT研究


48

宋巍

信息学院

海洋灾害遥感,海洋渔业大数据挖掘技术


49

袁红春

信息学院

海洋人工智能应用


50

贺琪

信息学院

海洋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海洋人工智能


51

洪中华

信息学院

天空地海一体化遥感大数据处理


  

  

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站务委员会

20251月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