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课程思政工作总结暨推进会
发布人:陈慧  发布时间:2018-05-24   浏览次数:13


5月22日上午,我校在行政楼137会议室召开了课程思政工作总结暨推进会。全体在校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教学副院长、党委副书记、课程思政项目负责老师、教授及副教授代表、2017年第十四期FD培训班学员代表等近17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校长程裕东主持。

校党委书记吴嘉敏在讲话中指出:课程思政总结会,是对一年来我校“课程思政”工作的总结和交流,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每一门课的育人功能得以实现,真正做到“把盐洒在汤里”,让每一门综合素养课、专业课都有思政味,实现育人功能。同时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融入所教课程中,实现“科学武装头脑,人文滋养心灵”,要求广大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家”“国”“大爱”带进课堂,深深刻进每一个海大学子的心中。

他强调,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新起点标注新方向,新时代呼唤新业绩。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上海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评价办学成效的根本标准,更好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深挖百年内涵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创新持续培育具有“四个正确认识”,站在世界舞台,活跃于产业界、行政界、学术界的人才。并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学校层面,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利用新上岗教师培训、各类FD培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题培训等多种措施,切实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并进而养成在课程教学中主动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自觉意识。通过教师“供给侧”的价值引领教育和能力的提升,满足学生“需求侧”的思想渴求。

二是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作用。要把“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实施作为学院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具体责任,并上升到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所必须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确保将各门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理念和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作为教师要时时“三省吾课”:知识传授明晰否,能力提升落实否,育德功能实现否。在反思中改进,充分挖掘课程的育德功能,不断优化课程建设。

程裕东在主持中指出:学校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秉承“勤朴忠实”的校训精神,在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带领下,通过科学的课程思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公民。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汪歙萍在会上作了“课程思政“整体试点校”工作报告。总结了我校落实全国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在“三个聚焦、三大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程、“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中取得的成就与经验,从教育理念、队伍建设、管理机制三方面深刻分析了目前“课程思政”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布局:从学校层面、部门层面、学院层面、教师和学生层面,进一步深化教育强国理念,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深化所有课程同向同行、所有课堂育人功能的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广大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切实把课程思政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努力实现 “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使学校的思政工作迈上新台阶。

会上,校党委副书记何雅宣读了表彰“优秀院级课程思政工作室”“优秀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课程思政微课比赛获奖名单”的决定;与会校领导一一为获奖代表颁奖;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王小军教授,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李娜老师现场进行了课程思政示范课演示,工程学院教师霍海波和水产与生命学院党委书记张宗恩分别就课程思政工作室和课程思政推进情况进行了交流。

  

(供稿:教师工作部   摄影: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