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海洋”学科发展研讨会举行
发布人:屈琳琳  发布时间:2021-04-11   浏览次数:187

4月10日上午,“AI+海洋”学科发展研讨会在上海海洋大学图文信息中心104会议室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蒋兴伟,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鑫,上海海洋大学校长万荣、副校长江敏等领导出席。上海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部门同志、以及新片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负责人、上海海洋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及300余名师生到会。研讨会由江敏主持。

“AI+海洋”学科发展研讨会会场

万荣校长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是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成立AI+海洋创新中心后召开的首次学科研讨会。当今世界,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推进。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是地球科学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科交叉性和开放性更加显著,因此对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也更为迫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到来也为世界教育变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已成为各国教育界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而迫切命题。学校期待通过与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和临港新片区人工智能行业知名企业的深度合作,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学校将积极探索建立“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力推进学校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通过实施人工智能名家讲坛、人工智能集训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发展行动计划、智慧教室建设等,推动师生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新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改进备课教研、优化教学设计、开发情景化教学资源、提高工作效能,力促教师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变轨超车”,为国家和上海临港新片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贡献海大智慧。

上海海洋大学校长万荣致辞

潘德炉院士作《卫星遥感助推海洋碳中和测评系统建设》主旨报告

蒋兴伟院士作《中法海洋卫星研究与应用新进展》主旨报告

在AI+海洋科学研究前沿研讨中,潘德炉院士作了《卫星遥感助推海洋碳中和测评系统建设》主旨报告。全球碳减排压力巨大,碳减排份额变化,将牵涉数万亿国家产业体系变动。如何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减源增汇是最主要的途径,即河口流域减排、海上装备减排、沿海围垦与养殖减排,海岸带生态系统增汇、生物碳泵增汇、物理法人工增汇。而怎样建立科学的碳中和测评系统?卫星遥感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就如何用卫星遥感助推碳中和测评系统建设这一问题,潘德炉院士在研讨中交流了看法和建议。蒋兴伟院士作了《中法海洋卫星研究与应用新进展》主旨报告。目前的发展急需卫星与地面应用系统协同发展,其中定量化观测、业务化生产、精细化应用还存在着技术瓶颈。长远来看,海洋遥感必将在新时代建设智慧海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的海洋遥感要不断从近海监测走向全球海洋监测,海洋遥感数据需要共享与合作。

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李鑫副总裁作《上海仪电集团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建设》报告

上海海洋大学江敏副校长作《AI海洋高等教育发展》报告

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处处长胡庆松作《AI+海洋创新中心建设》报告,详细介绍了AI+海洋创新中心的建设思路和重点发展方向。上海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曹阳博士、科大讯飞上海公司行业总监邵文明和上海海洋大学江敏副校长围绕产教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研讨主题分别作了报告。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研讨中,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李鑫副总裁就《上海仪电集团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建设》作报告。

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处处长胡庆松作《AI+海洋创新中心建设》报告

上海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曹阳博士作《临港新片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及政策介绍》报告

科大讯飞上海公司行业总监邵文明作《产教融合,助力AI人才培养》报告

本次“AI+海洋”学科发展研讨会,聚焦AI+海洋科学研究、产教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主题,共同研讨、深入交流,互学互鉴,必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把握人工智能的深刻内涵,也必将为未来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实现聚焦融合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