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重要讲话引海大师生热议
发布时间:2020-11-12   浏览次数:108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12日上午在上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上海海洋大学师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后深感振奋,纷纷表示将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谱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篇章。

上海海洋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馆长宁波:三十年半甲子,三十年沧海桑田。上海是一座滨海大都市,因海而生,因海而兴,注定她的未来必将由江而海,从黄浦江西侧走向浦东,走向海滨。浦东改革开发开放,造就了上海新的未来,也成就了上海海洋大学的飞跃。2000年,上海海洋大学与浦东开发开放开始同频共振,在南汇科教园建立学海路校区,由一所千人大学发展为一所万人学府,由一所教学型大学发展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由一所单一行业性高校发展为多学科高等学府。2008年,学校主体搬迁到东海之滨,滴水湖畔,在一片芦苇荡建起一座“简致和美,清雅隽逸”的100多公顷现代化校园。这里是上海亲海前沿,是上海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如今也是上海浦东最富潜力与活力的临港新片区。学校立足临港,服务全国,放眼世界,正万众一心从海洋走向世界,从海洋走向未来,以海洋、水产、食品学科为主干,打造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体系,努力建设一流的高水平海洋大学。浦东为上海海洋大学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上海海洋大学也必将与浦东发展互动互融,贡献新的智慧,做出新的贡献。

学海路校区全景

2006年1月12日,上海水产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前身)举行临港新校区奠基典礼,助力浦东新区高等教育发展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党委书记俞渊:追溯浦东1700年的形成、发展和历史变迁,光阴荏苒;“浦东”一词最早出现在上海地区第一本志书《云间志》中,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42年前,这里是阡陌纵横、芦苇摇曳的农田。30年前,随着开发开放一声号角,这里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地标。7年前,中国首个自贸区在这片热土诞生。面向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世界级的金融中心、航运枢纽和科学城在这里成长……抚今追昔,上海海洋大学在浦东开发开放过程中积极融入、乘势而上,根据学校的安排,我有幸参与了学校教工集资建房汇聚浦东安居乐教的方案起草和配售实施,有幸参与了220亩学海路校区(原在南汇县东城区)的筹建规划、办证确权和后续运行管理,有幸参与了我校浦东(原在南汇县滨海旅游度假区)海岸围垦造地后400亩养殖场的办证确权和后续使用管理,有幸参与了我校从杨浦区整体化搬迁浦东临港新区的组织实施,亲历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宏伟进程和伟大成就!我深深感受到: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市场化导向,坚持稳中求进的政策方略,坚持党的领导,独立自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道路。从改革开放的起点到全面融入并主动引领全球化战略,从计划经济到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从新世纪到新时代的多维度历史性跨越,经历了拨乱反正与恢复重建,弱化偏离与曲折发展,重新认识与着力推进,理论创新与全面加强,全面升级与全新布局等不同历史阶段,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欢欣鼓舞,满怀信心,昂首阔步,在党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吴惠仙教授:今年是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30周年。30年来,浦东发展得非常快,经济能级、内外开发、城市功能和社会发展等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港航生态安全研究中心依托海洋工程装备检测试验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船舶压载水检测试验室和上海港口及近海生态环境科技服务平台,立足国际公约履约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需求,开展了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专项、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上海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攻关与技术研发项目的研究,服务浦东、服务新片区,为浦东新区高质量、可持续、安全绿色地发展保驾护航。平台依托海洋大学自2008年整体搬迁至临港以来,十余年致力于洋山港海域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工作,着眼于港口生态检测与海洋外来生物防控。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压载水检测实验室建成国内唯一多重国际资质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助力洋山港码头发展  

上海海洋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李琼:个人的成长融入到学校的事业发展,学校的发展促进地方发展,助力时代的发展,这是何其壮哉。十九年前,我就是如此幸运地来到学校,与其他十一名同事一起,成为了学校南汇校区第一批辅导员,守护着南汇校区的第一批新生。新校区一切都是新的,就如浦东开发开放之初一样,机遇与挑战并存。一路走来,欢笑泪水并存,希望困惑同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实干精神、创新精神激励着大家勇往直前,成就了今天的海大,丰富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耳畔又想起那首熟悉的旋律“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个人与事业、单位与区域不都如此吗?十九年后的今天,学校虽已搬迁临港,但是浦东这片热土所释放的活力无与伦比,我相信,个人、学校都将更加大有作为。

上海海洋大学爱恩学院2018级信息管理4班张菲雪:作为一名来上海读书的大学生,我很幸运能在浦东高速发展的时候来到这里,成为众多怀揣梦想、建设浦东的青年力量中的一个。职业规划课程的老师给我们讲过浦东曾经的建设故事。当我真正来到这里后,在我眼中,陆家嘴的繁华,16号线地铁沿路的城市建设,都彰显了浦东的建设成果。我的学校上海海洋大学在东海之滨,每一年临港的新变化都令人惊喜万分。期待在未来,海权渔业将更加昌盛,联通上海与世界的港口将有更多经贸合作的邀请纷至沓来,也我们一个展示的舞台,真正实现从海洋走向世界的初心。感受着过去30年的蜕变,有幸见证浦东的现在,祝她的未来更灿烂!

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王丛珊:百年中国看上海,三十年中国看浦东。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这样讲到:“经过30年发展,浦东已经从过去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变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可谓是沧桑巨变。”上海——曾经的一个小渔村,到1978年改革开放作为我国经济特区之一,又在1990年代后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以及贸易中心。30年披荆斩棘,30载雨雪风霜,这里从入目皆农田成为我国改革发展、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上海靠着一批批建设者成为如今的国际大都市,我们也将在不久的明天投身祖国的建设。让我们永远铭记既往的奋斗历程,紧紧抓住眼前的历史机遇,唯有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才能在建设中国的大征程上阔步前进!希望未来的我们,依旧奔跑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万水千山只等闲,快马加鞭未下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