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我校在军工路校区启动博物馆抹香鲸标本维护保养工作。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卫东,水产与生命学院唐文乔教授、档案馆馆长宁波以及相关负责人、退休老同志、学生代表及10多家媒体见证了国内最大抹香鲸标本维护保养启动仪式。

唐文乔教授介绍了鲸馆的历史及清洗的技术要点。他说,这条抹香鲸标本展出十多年,由于标本陈列于开放空间,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容易受到杂志、灰尘等污染,标本皮肤干燥失脂、表皮褪色等问题,所以保养修复工作迫在眉睫,但由于抹香鲸清洗相当复杂,其过程非常精细,需要多工种协同配合,除尘、补裂、涂抹保色防腐剂一气呵成。整个维护保养初步估算需半个月左右。
前来的志愿者们点燃了红烛,成队列于鲸侧。郑卫东轻拭抹香鲸外形标本眼部,标志着维护保养工作正式启动。

抹香鲸“游”入海大十四载
2001年5月14日,北海渔民在琼州海峡发现一条死亡的抹香鲸。国家农业部渔业局得知消息后,决定由我校将抹香鲸制成标本,供教学科研用。
经过解剖、脱脂、干燥、假体模型制作、整形、染色、涂膜等一系列工序,历时一年多,标本终于制作完成,并于2002年11月1日正式展出。自此,抹香鲸正式“游”入海大,至今14载。
抹香鲸平均寿命在70岁左右,成年雄性抹香鲸,体长可达15-20米,成年雌性抹香鲸体长为11-17米。大多数抹香鲸不论雌雄,体长一般在12-15米之间,极个别成年抹香鲸体长还小于11米。陈列在我校博物馆的抹香鲸为雄性,体长18.4米,重约60吨,死亡时大约40岁,可谓正处青壮年的大块头,为国内最大的抹香鲸标本。
标本分为抹香鲸剥制标本和骨骼标本,生动重现了抹香鲸不对称的特点:方型的头部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但一对“鲸眼”却只有乒乓球大小,S形的鼻孔远远地偏离身体的中轴线,位于头部的左侧。
关注海洋生物 开展科普教育
2002年11月1日,上海海洋大学建校90周年校庆时,为抹香鲸特地建造的鲸馆正式落成开放,如今已成为上海第一个现代化的鲸类科普教育基地,也是上海市水生生物科普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校鲸鱼博物馆免费向市民开放,至今已接待参观15万余人次。随着全球抹香鲸搁浅死亡的事件越来越多,保护抹香鲸已刻不容缓。此次标本维护保养的工作,将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对海洋意识,加强海洋教育,增强学生对海洋强国战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