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外国语学院师生在第28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中获奖
发布时间:2016-11-14   浏览次数:102

2016年11月5日上午,由中国译协《中国翻译》编辑部与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第28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颁奖典礼暨上海交通大学翻译系成立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我校外国语学院马百亮老师荣获汉译英二等奖(一等奖空缺),英语专业2016届毕业生杨榕荧荣获英译汉优秀奖。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由中国译协《中国翻译》编辑部发起创办,迄今已成功举办二十八届,是中国翻译界目前组织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具权威性的翻译比赛,是我国翻译界的最高奖项。为促进翻译教学的发展,成就翻译人才,我校外国语学院对本届赛事高度重视。英语系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以极大的热情和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组织全校学生参加比赛,极大激发了师生积极参与高水平翻译竞赛的兴趣和热情。

  

据悉,本届竞赛共收到有效参赛译文1822份,其中包括英译汉1227份、汉译英595份,参赛人员来自海内外翻译爱好者,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的师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翻译专业从业人员以及自由职业者等。经过专家初审、复审、终审,共评选出英译汉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6名和优秀奖70名,汉译英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名、三等奖8名和优秀奖24名。

马百亮老师代表获奖选手在颁奖典礼上发言。他分享了十多年来潜心从事翻译实践及翻译教学的心得。马老师2015年辅导信息学院的居阳同学获得了汉译英二等奖,今年他自己荣获了汉译英二等奖。本次汉译英的参赛文章《屠呦呦所秉持的,不是好事者争论的》来源于《解放日报》。文中提及屠呦呦教授获奖致辞里的一句话,为了找到这句话的官方译文,马老师登录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官方网站查找并精心思考。比赛原文中有很多成语和习语,如“按部就班”,“随心所欲”,“十年磨一剑”,再如比喻用法“拨开层层迷雾”等等,如何准确传递这些表达背后的深层含义,给译者造成很大的挑战。马老师曾有两百余万字的翻译量,参赛时字斟句酌,并做了大量的译前准备工作。马老师在发言时总结道:“韩素音翻译奖像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在修行不够的时候,无论你怎么去追,都是枉然;而当你修行达到的时候,它会翩翩然落在你的头上。”

  

杨榕荧同学回忆了自己从参赛到获奖的经历,他特别提到了外国语学院英语系邰庆燕、陈橙两位老师给予他的帮助。一开始,由于在翻译上遇到过挫折,杨榕荧信心不足。正是在邰老师的多次耐心鼓励和引导下,他才鼓起勇气,积极参赛。提交译文前,他的笔译启蒙老师陈橙专门给他开了两次“小灶”,逐句分析、反复推敲,有效提升了译文质量。

本次比赛竞争非常激烈,汉译英获奖率仅为5.8%,英译汉获奖率为6.8%。我校外语学院师生在本次竞赛中成绩喜人,体现了近年来外国语学院在翻译教学、翻译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及不断取得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