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首次受邀参加澳大利亚南极海洋生态系统大型综合调查
发布时间:2016-04-07   浏览次数:29

近日,海洋科学学院朱国平副教授顺利由南极印度洋扇区辗转返回国内,受澳大利亚南极局(AAD)南极海洋生态系统项目组组长兼首席科学家Andrew Constable博士邀请,参与了由其领导的“评估南大洋印度洋扇区凯尔盖朗轴线栖息地、生产力和食物网”项目。本次科考隶属于2015-2016年度澳大利亚南极项目,与目前该国南极研究项目科学战略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也是澳大利亚近20年来首次开展的南极海洋生态系统大型综合调查。参与此次调查的单位包括澳大利亚南极局、塔斯马尼亚大学(UTAS)海洋与极地研究所(IMAS)、澳大利亚科工局(CSIRO)海洋研究所、澳大利亚南极气候与生态系统联合研究中心(ACE-CRC)及澳大利亚南极门户(Antarctic Gateway)等极地研究机构。作为唯一一名外籍科学家,朱国平副教授参与了该项目中南极鱼类及磷虾调查的部分工作,这也是其继2012年8月受邀参加美国北极海洋生态系统大型综合调查之后的另一重要国际极地合作调查。

参与调查中的朱国平副教授(上:南极水母;下:观察南极磷虾蜕壳)

本次调查于2016年1月11日由澳大利亚极地门户——霍巴特出发,海上调查预计为期2个月,此外还需为澳大利亚南极莫森站(Mawson Station)和戴维斯站(Davis Station)提供补给。调查内容涵盖9个方面,分别为原生动物与初级生产力、声学调查、浮游动物、磷虾、中上层鱼类、生物地球化学与微量元素、海洋学、基因与同位素分析和海洋哺乳动物与鸟类等。朱国平副教授主要从事南极鱼类的分类、基础生物学及种群分布以及磷虾生物学等方面的工作,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1)与澳大利亚南极局首席科学家、我校客座教授So Kawaguchi博士合作,共同解决南大洋印度洋扇区南极磷虾寄生虫(真簇线虫)的时空分布,并由此探究南大洋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2)与塔斯马尼亚大学海洋与极地研究所Kerrie Swadling教授及So Kawaguchi博士合作,研究南极印度洋扇区南极磷虾的摄食特性,并进一步比较印度洋扇区和大西洋扇区南极磷虾食性差异;(3)与AAD(AndrewConstable等)、南极门户(Andrea Walters博士等)、IMAS(Sophie Bestley博士等)及ACE-CRC(Rowan Trebilco博士等)的科学家合作,共同解决南极印度洋扇区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食物网结构;(4)南极鱼类,尤其是南极电灯鱼耳石研究,并进一步推动基于耳石微化学技术的极地生物海洋学研究。在此过程中,朱国平副教授还在澳大利亚南极磷虾专家Rob King博士的帮助下,开展了南极磷虾暂养以及瞬时生长率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数据。

南大洋印度洋扇区鱼类资源调查样本分类

2月20日,完成了第一阶段海上调查工作,并按计划抵达澳大利亚南极莫森站为其提供物资与燃油补给。2月24日,因受该站创纪录的暴风雪袭击,调查船“南极星号”(Aurora Australis)在该站外锚地——马蹄港搁浅。此次搁浅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但在澳大利亚政府及其南极局的努力下,全船科学家于2月26日安全转移至莫森站。此后,在日本和中国南极科考项目的鼎力支持下,由日本科考船“白濑”号(Shirase)将滞留在莫森站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转移到澳大利亚凯西站(Casey station),并由中国科考船“雪龙”号将调查样品以及垃圾等运往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包括朱国平副教授在内的近70名科考人员于2016年3月下旬乘坐澳大利亚A318次航班返回澳大利亚霍巴特。

暴风雪中的莫森站与南极星号(上)及搁浅后的南极星号(下)

作为距离南极大陆最近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南极研究工作一直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而作为澳大利亚南极研究的中心,塔斯马尼亚州霍巴特汇集着AAD、IMAS、ACE-CRC、CSIRO以及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等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上海海洋大学与上述机构已形成了不同程度上的科研合作和交流,这为中澳两国的南极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1月访澳期间签订的“关于南极与南大洋事务合作谅解备忘录”精神的积极响应。

校旗飘扬

通过本次调查活动,基本熟悉和掌握了澳大利亚南极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的相关内容,包括航次准备、出航前协调、操作流程、任务分工与团队协作等极地大型综合海洋调查的相关工作。本次受邀参加澳大利亚南极科考,一方面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了澳大利亚极地科考工作;另一方面也为解决中澳两国共同关心的重大科学问题,尤其是涉及到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的科学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此外,调查过程中,在宣传我校极地工作的同时,与澳大利亚极地领域内的著名专家进行了充分沟通和交流,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科研合作,这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与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考人员合影

调查结束后,朱国平副教授还与我校签订谅解备忘录的ACE-CRC主任TonyWorby博士、南大洋海洋观测系统(SOOS)主管Andrew Constable博士、澳大利亚南极局首席科学家兼我校客座教授So Kawaguchi博士、南极海洋生物基因生物学家Bruce Deagle博士等就将来的科研合作进行了深入沟通,双方就联合申请科研项目、合作发表学术成果等达成了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