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授博士服务团赴台湾苗栗指导当地河蟹养殖
发布时间:2012-04-12   浏览次数:2774

2011年10月,上海海洋大学和苗栗县签订了中华绒螯蟹养殖科技合作协议,协助当地发展河蟹养殖产业,逐步探索形成苗栗河蟹养殖模式,实现规模化生产。2012年1月12日至3月3日,在校党委副书记吴嘉敏的统筹部署下,成永旭教授、吴旭干副教授、杨志刚副教授及水产与生命学院十多位研究生放弃寒假假期,精心挑选的2220公斤约33.7万只优质中华绒螯蟹优质蟹种分五批漂洋过海顺利运至台湾苗栗县。在这期间,我校王春博士及研究生生阙有清放弃春节休息,在苗栗开展蟹种放养前的准备和放养后的指导工作。由于入台管理只能在当地区活动两个月的限制,王春等返校后,学校决定由王武教授和杨志刚副教授赴苗栗继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河蟹养殖科技服务工作。

王武教授查看河蟹蜕壳情况

王武教授在量蟹

3月29日,上海海洋大学王武教授和杨志刚副教授应台湾苗栗县农会邀请抵达苗栗。当天晚上,苗栗县县长刘政鸿、农业处处长范阳添、副处长林澄清、技正赖典佑、苗栗县大闸蟹养殖发展协会总干事叶云清、理事长吴育德和渔业科全体技术人员及苗栗县河蟹养殖示范户代表一起研讨和制定了王武教授来苗栗一个月所要开展的工作方案。刘政鸿县长要求农业处及大闸蟹养殖发展协会积极配合王武教授开展河蟹养殖的科技指导工作,各河蟹养殖示范户对王武教授即将展开的入户指导表示非常期待和欢迎。
      针对苗栗县的水文地理和生态环境多样化,养殖户小而分散,技术水准参差不齐等问题,王武教授制定了苗栗科技入户期间“三阶段”的工作方案。第一阶段为“熟悉阶段”,为期10天,通过入一批典型养蟹户,看一片养蟹现场,开一批座谈会,了解苗栗河蟹养殖存在的主要生产问题,并举办一次技术培训说明会,集中回答和探讨池塘现场踏勘发现的问题,并重点讲授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及河蟹的营养与饲料。第二阶段为“指导实施阶段”,为期10天,重点对河蟹养殖示范户、河蟹养殖大户进行入户指导。使养殖户明确河蟹养殖生产必须抓好“六个一”工程,即:(一)种好一把草:养蟹池塘水草覆盖率保持在60%左右;(二)备好一批料:营养均衡的河蟹配合饲料和优质适口的天然饵料;(三)混养一批鱼(虾):混养虾类、食浮游生物鱼类、食腐屑食物链鱼类和小型肉食性鱼类等;(四)管好一池水:“养蟹先养水”,防止养蟹池水质过肥或过瘦;(五)挖好一个坑:做好池塘清洁卫生工作,死鱼、死蟹必须挖坑深埋;(六)记好一本帐:做好日常管理记录,提倡数字养殖,信息化管理。第二阶段的技术培训说明会主要讲授河蟹生态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等。第三阶段为“总结提高阶段”,为期10天,对重点示范户、养蟹困难户进行回访,依据《上海郊区河蟹生态养殖明白纸》结合前一个月科技入户了解的情况及苗栗的气候、地质、水质等参数确定一张《苗栗县河蟹生态养殖明白纸》(试行稿)。第三阶段的技术培训说明会主要讲授蟹文化及河蟹的经营管理等,并向当地主管部门回馈一套苗栗县河蟹生态养殖的指导建议。

王武教授苗栗河蟹培训班上作讲座

杨志刚副教授作讲座

从3月30日开始,王武教授及杨志刚副教授每天随渔业科的林依楼、赵士龙、许文华一道走访河蟹养殖户,目前到公馆乡、苑里镇、苗栗市区、頭屋乡、狮潭乡、三湾镇、南庄乡、泰安乡的18个养蟹户进行调研,占苗栗养蟹户总数的40.9%。不同地貌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每到一处,王武教授一方面了解养殖户的具体问题,一方面针对性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建议陈英杰停止投喂鱼内脏而以河蟹配合饲料替代以预防河蟹患肠炎病,并防止性早熟;建议傅耀德尽快补种水草,晴天泼洒光合菌与沸石降低氨氮,晴天中午、阴天晚上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中溶氧;建议刘廷娇采用开口地笼网及时去除水中体型较大的杂鱼,避免与河蟹抢食饲料;建议徐顺友自行孵化福寿螺卵,并混养青虾,增加河蟹的天然活饵料;建议打赫史•达印•改摆刨(泰雅族)增加蟹池水位,广种水草,放养台湾平颔鱲(一种马口鱼)等小型肉食性鱼类清除水中大量蝌蚪;建议钟东生蟹池中增放台湾铲颔鱼(一种鲴鱼)作为蟹池清洁工,清除池中的有机碎屑;建议许文虎用茶粕粉灭杀河蟹身上发现的水蛭等。河蟹养殖户对王武老师提出的指导和建议认真聆听,很多养殖户还一边听一边记录,纷纷表示会按照王武教授的建议认真执行。特别是个别以前水草种植较少的养殖户与王武老师交流后表示马上补种或移栽水草。尽管大多养殖户都是兼职养蟹,但我们感觉大家无论从池塘建设还是养殖热情方面都非常投入。钟东生、叶云青、范贤达、魏耀堂等养殖户目前养殖状况也非常喜人,抽样检测已基本完成二次蜕壳,一般体重达25~30克左右,雄蟹最重52.4克,雌蟹最重42.4克。特别是頭屋、狮潭、三湾和南庄泰安等山区池塘,山泉水清澈丰沛,即使在夏季最高水温也不会超过26℃,非常适宜河蟹生长,在这样的地区结合科学的养殖方式一定能养出优质的大蟹。
      4月9号上午,由农业处副处长林澄清主持,在县政府会议室王武教授进行了第一次技术培训说明会,与会河蟹养殖户58户(包括周边从台北和台中等县区慕名赶来听课的养殖户和计划以后要养河蟹的学员),远远超过了渔业科的预计参会人数。说明会上王武教授讲授了河蟹的生活史、蜕壳规律、判断蜕壳的简易方法、水草的多功能作用等河蟹的生物学基本知识,他那洪亮且激情生动的讲授迎来了阵阵欢笑声,很多参会人员听课后感慨:听王教授一堂课,胜读两年书。杨志刚副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河蟹的营养需求和科学投喂技术。授课间隙,王武教授还和河蟹养殖户进行了有奖问答互动,对于回答问题正确的学员,颁发王武教授主编的《河蟹生态养殖》一本以资鼓励。授课结束后,王武教授集中通报了整个苗栗养蟹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和大家一起探讨解决方案。最后,王武教授表示有苗栗县农业处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养蟹户的热情投入,加上上海海洋大学博士教授服务团的科学指导,我们一定能探索出适合苗栗地区气候、水文、地质地貌、土地经营模式、消费习惯等特点的科学养蟹模式,造福苗栗人民。
       目前科技服务团已按计划圆满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开始实施第二阶段的指导工作。他们表示不会辜负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部署和重托,不会辜负苗栗县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不会辜负苗栗农渔民的热情和期望,扎扎实实的做好下一阶段的指导工作,再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以实际行动向建校100周年献礼。

(撰稿、摄影:杨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