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大图文信息中心12楼的会客室里暖意融融,在校党委书记虞丽娟、宣传部、图书馆、工程学院负责人及部分相关教师陪同下,76岁的章可畏老教授带着他的近百本图书来到了海大,2012年是上海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此次来校目的就是把这些书捐献给母校,以感恩之心回报母校对自己毕生的培养。这些书包括章教授早年求学的教材,日本友人的赠书,在日本生活期间购买的图集,还有章教授自己回国编著的捕捞技术教材,与厚厚的一本船舶图鉴。


章可畏教授从求学到任教,在海大度过了55年的人生岁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4年至1976年,受中央农林部委派,赴日担任船舶监制、代表团副团长和技术总负责。1984年到1985年,赴日留学,学习日方先进的船舶与渔业技术。在海大曾担任工程学院院长、校办产业管理处处长、日语教师等职。同时兼任上海市水产学会渔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造船学会船舶设计委员会渔船学组成员、上海市硕士点评审委员会专家等社会职务。人生经历丰富的他,捐赠的每一本书,都有背后的故事。
早年国内求学经历
一开始谈到早年在上海的求学经历时,章教授坦言,自己小时候生长在海边,对鱼类、船舶等与海洋的有关的事物就很感兴趣,考大学的目标就是进入水产学院。他说:“进入水产学院之后,在学校学习了3年捕捞专业,之后因为成绩好,学校领导就决定把我送到上海交大,读了3年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学校派了6个人过去,我就是其中之一,目的就是为了发展我们学校的学科建设,在这一点上,我非常感谢学校给的这个机会。原来我们有2个人学船体,1962年毕业就回到学校,前两年是搞业务,1964年我做了第一批翻译,《世界渔船》上一篇日本人写的英文文章《竿钓渔船》,被收录在《渔船译文集》里”。据了解,章教授自己在学校读书时,担任班长,学习非常用功。也是这早年的踏踏实实努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潜在的基础。
身负重任赴日监造:得到日方赠书
1974年至1976年,我国从日本订购了9艘800吨和2000吨冷冻加工运输船。章教授受当时的中央农林部委派,前往日本负责监制我国购买的船舶。在日本期间,章教授身负重任,担任副团长和技术总负责人。回顾这段历史,也是一波三折。
章教授在交大读完3年书后,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我们年轻的共产党员骨干,什么事都要打头阵,一直在搞动员,1970年又被上海市委派去带领虹口中学的学生下乡扎根,在校的业务一度中断。过了一年,安排好知青后,我就回来了,接着又去了警备区拉练指挥部。之后学校搬迁去厦门,我们又打头阵,第一批搬到了厦门,在那里过春节,搬过去之后,我就向领导提出我要搞业务,领导同意了,我们就建立了船舶设计与制造。”章教授回忆道。
与此同时,中央农林部要求我校派2个人去农林院工作,有2个方向,一个是国外船舶,一个是国内船舶。章教授补充道:“我是搞国外船舶的,所以我就跟农林部领导和日本方面谈判,向日本订购9条船舶,6条800总吨,3条2000总吨,冷冻加工渔船,对远洋渔业有很大帮助,当时在文化大革命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国务院批准把我派出去到日本,为了保证质量,去监造这9条船,要保质保量完成。造这个船,国家是下决心的,以前都是买的旧渔船,周总理说一定要新造,要去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去造,就去了日本。给哪个公司去造,也是不能随便的,中国最后给了一个日方的贸易公司,由金指造船所监造,为什么给这个贸易公司,这里有个故事。贸易公司老板的父亲在二战时,把战死在日本的我军将士的遗骨送还到我们中国来,周总理很感动,他们后来成为了朋友。他儿子开贸易公司,所以我们把这9条船交给他儿子的公司去监造,我们这叫“不忘老朋友”。”
章教授还回忆起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当时,团长是浙江省水产局局长,我当副团长,是技术总负责,海丰827是我主持下水的。‘啪’一敲,香槟酒一开,‘砰’一声喷在船头上面,振奋人心。日本报纸当时还有报道。”
回忆起在日本担任中方船只监造的经历,章教授显得非常自豪,不仅完成了祖国赋予的重任,还和一起工作的日本技术人员一起爬富士山,结交了很多日本朋友。他指着放在书架上的几本日文书说:“我们要监造渔船,所以日本那边帮我们中国造船的工程师送给了我很多造船方面的书籍,还有监督造船的一系列的法规。看了书后,就能更好地监督监造。这些书都是日本人写的,都是工具书,学习船舶制造非常有用,我们的关系都非常好。”
赴日留学当翻译:得到老师赠书
1984年到1985年,考虑到当时良好的中日关系,发达的渔业造船技术,还有10年前在日本的工作经历,48岁的章教授又去了一次日本,这次是去日本留学。
1985年之前,凭借着在贷款办公室良好的工作印象,领导同意了章教授去日本留学,利用学校培养人才的贷款,去日本进修。“当时我们国家的渔船监造还比较落后,我就是要发展渔船业,搞渔船性能。到了日本后,大使对我很重视,里面有很多我印象深刻的,除了业务研究以外,我回来后发表了很多文章。”章教授说。
这次去日本,章教授还担任了一次日方的翻译。当时中国水产协会访问日本渔业栽培协会,中国水产协会代表团有翻译,但是日本栽培协会没有翻译,于是日本大使馆就委派章教授去担任日本渔业栽培协会的翻译。他说:“我作为日方的翻译,每天包吃包住,还有报酬,大使馆对我真的很好,有那么多中国留学生,大使馆把这个机会给了我,也算是对我的信任。”
两年以后,在章教授回国之前,他的指导老师就送给他一大批书,《流体力学》、《船舶力学》、《船体运动学》等。“这些都是基本理论,不管现在怎么变化,这些基本理论都不会变。”他说道。虽然经历了很多年,这些书籍的纸张有些泛黄,但是,这里面也积淀出了章教授这些年的精彩回忆。
回国任教 不忘著书
回校之后,章教授担任了工程技术学院院长,先后编著了《船舶构造》、《海洋捕捞》和《船舶概论》等教材和《中国海洋机动渔船图集》。
说到那本厚厚的《中国海洋机动渔船图集》,章教授津津乐道:“从日本留学回来以后,我一直动脑子,我们国家当时没有这个图集的,日本有很多图集,钢船都有很多图集,我当时就想我们搞个草图,就到全国各地沿海城市去了解,把中国的渔船都考察测量了一遍,都是机动木帆渔船。这个图集是我策划的,我们有一帮人专门去沿海各省市去调研考察,这些船都是民间船,吨位不是很大,这些都是我们早就应该做的,但是我们没有做,不会做,国外情况不太知道,别人做过了,我们为什么不做呢?所以我们留学就这点好,眼界和思路都开阔了。”
在章教授回国后,《中国海洋机动渔船图集》从1986年开始编撰,1990年出版,获得了很多好评。《中国海洋机动渔船图集》是我国第一本机动渔船图集。后来,看到章教授出版了图集之后,中国科学研究院也出版了一本有关钢制船的图集。
感恩母校 美好寄托
捐献出的这些书籍,伴随着章教授的整个求学与工作生涯,见证过他的成功与一路走过付出的艰辛。章教授说:“我的成长之路就得益于学校的培养,得益于校领导的培养,学校100周年,我应该要感恩,我打算写一个回忆录,回忆学校对我关怀、信任和培养,所以这些书我留着干什么呢,当然要捐给学校,我们学校航海的专业、轮机专业和船体设计专业都应该搞起来,原来这些专业学校是搞过的,当时有海洋捕捞、船舶设计和轮机管理,现在船舶设计这些专业也没有了,浙江海洋学院原来没有基础,人家没有基础也搞起来了。我和陈明义1976年就办了船舶的专业,我们是有基础的,所以我把这些书捐给学校,希望学校能把船体设计和轮机这些专业搞起来,何谓海洋?我们现在叫海洋大学,这些专业怎么能没有?海洋大学战场就在海洋,工具就是船舶,这些都避开它,怎么搞海洋?哪怕你去海洋调查,没有船怎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