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炼新,江苏泰州人,1991年进入上海水产大学(现上海海洋大学)渔业经济管理专业,同时在华东政法学院自学法学专业。1995年毕业双向选择就职于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任职于市场营销部、人力资源部、战略规划部、改革办、子公司总经理等。2005年离职进入上海鼎新电气集团公司任总经理。2008年离职开始筹建自己的公司——上海业青机电设备有限公司(2008),上海业青动力科技有限公司(2011),公司主要是代理美国爱默生(EMERSON)电气集团所属的法国利莱森玛(LEROYSOMER)发电机、英国深海电子(DEEPSEA)发电机组控制器,并生产以进口品牌动力(奔驰MTU/康明斯CUMMINS/帕金斯PERKINS/沃尔沃VOLVO)为主的柴油发电机组,为客户提供备用电力的系统解决方案。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
我是1991年考入上海水产大学的,那时的校址还在军工路,我学的是渔经专业。大学这四年,真的很丰富,让我终身难忘。所以我想对大学生说的是,首先就是度过充实而又有意义的四年。当我参加工作做HR的时候,我看过很多简历,我可以不重视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不能忽略他在学校的经历。
还记得在军工路时,生活条件很艰苦,十一个人一个寝室,没有空调,没有卫生间,但是,我们和老一辈的人相比,听听那些五六十年代毕业生的生活条件,相比之下我们还是算好的。毕竟每代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庆幸的是我们当时用水、用电都不用自己掏钱的。
在上大学期间,我对法律感兴趣,华东政法大学离我们学校很远,我只能利用晚上或周末的时间去听讲座,这段第二专业的求学经历还是很辛苦的,但是收获很多,多学点还是有用的,要相信天道酬勤,厚德载物。
在学校时我当过广播台的台长,那时候军工路校区,很破旧,喇叭的线时不时的断掉,我们要自己爬上去把线接起来,一个学期只能买几盒磁带,真的非常艰苦,当时的家当是一台双卡录音机和一个公放,一间录音房,就这么简单。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放新闻联播,当时我们经常睡在广播台,里面还有一张铺。
除了学生工作,我还经常做勤工俭学的工作。我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很好的大学老师,现在这个老师在上海电大。这个老师给我很宽松的环境让我勤工俭学,让我学会做生意。我们读书的时候,没有用家里的钱,都是自己挣钱的,但是不主张大家这样做,有机会还是多读书比较好。我在大学里挣的钱不少,甚至远远超过了那时毕业刚分配工作的工资。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勤工俭学也好,学生工作也罢,给我最大的收获不是挣到多少钱,而是在尽量多学一些知识以外,提高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知道一些做人的道理,这样,在离开学校后才能更快地融入社会。
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大学生活二要素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有两个可以选择的机会,一个是留校,一个是去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虽然柴油机和我的专业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由于当时上柴也算是个行业领先的大公司,我最终还是选择了上柴。在上柴的10年里,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大学生活二要素的重要性,那就是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尤其是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通过这10年行业里的积累,在商务技术谈判方面,我已经几乎是个“问不倒”了。我们行业里的人坐在一起聊一聊,对于行业知识比较熟悉的人就比较谈得来,一般在这个行业工作一段时间的人都会认识我。对我来讲,被同行认可就是一种成功,而这一切都要得益于我在上柴10年工作经验的积累。这个积累主要还是大学四年里所摸索出的一种学习办法。
我最要感谢的就是在上柴的师傅,我的这个师傅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虽然只有初中文凭,但是非常有才华,现在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工厂。那届进上柴的学生有七八十个,我师傅的办公桌在大厅里,正对着大厅的门,很多同学进办公室都从边门进。因为我师傅总是喜欢遇到学生就问几个刁钻的问题,让同学觉得很难堪。我呢,喜欢一有空就坐到我师傅的边上,和他交流很多,遇到不懂的问题,我问他一个,他会教我3—5个问题,有的时候,甚至会带我到工厂,介绍并当场演示给我看。我师傅很严,所问的问题他只回答一遍,所以要多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带个小本子肯定有帮助。现在的这些知识,很多都是他交给我的,回头想想,当时上柴的机器很旧很破,他教给我的也只是一些很基础的技术,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基础,我才能在接触全球最好的发动机的时候没有什么障碍。
所以,通过自己的经验,我建议大学生基本功一定要打好,所谓的基本功,包括计算机、英语,这两样东西是不能丢的,当然还包括现在所学专业的基础课。其他的课程我都认为是只要弄清楚这个课程的结构,包括知识框架,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了。弄明白学习方法,比考90分、100分重要的多。你有了基本的知识,又培养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怀揣这两样东西,你离开校门,就不怕了 。将来工作中遇到问题,就能很快知道到什么地方去寻找解决办法。
在进大学之前,都是老师逼着学,到了大学,全靠自己自觉,这个时候,人一定要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了学习方法,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参加工作以后,才会进步的快。人在40岁以前是扬长补短,40岁以后是扬长避短。至于怎么补短,就要靠这套学习方法去弥补,当你在工作的时候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马上就会找到加强的方法和途径。
其实参加工作以后学的东西比大学里多的多,像我现在所从事的行业,在学校里从来没有接触过,在学校里,我们总是抱怨老师逼我们学习。但是参加工作以后,遇到不太好合作的同事,你问他,他都不会告诉你。所以,一旦你遇到问题,只能要靠自己自学悟出来。现在在学校里,老师同学会包容你,允许你犯错误,但是走上社会以后,没有人会再来包容你。到了单位,很多人反而幸灾乐祸,所以这就是区别。这些都要靠自己去把握的,更重要的是要在工作中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校,我们每天学的都是新的东西,但是在工作岗位上,每天做的都是机械性的重复劳动,然后人就会厌倦。这时候,就需要找到提高自己的地方,要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后尽量补起来。如果做一件事情,刚好达到领导的预期,那么你是一个合格的员工,如果要做一个优秀的员工,则要做到超过领导的预期。 因此,找到并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迅速提升自己的重要条件。
因为我以前也做过人力资源,看过很多简历,通常我会先看他在学校的基础课学的如何,以及他的知识面是否广泛。如果知识面很广,又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相信这样的学生到我的单位一定会是一个人才。
完善的职业规划是成功的基石
走上社会以后,人不能很浮躁,一定要给自己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就是根据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对行业的优势和机会,结合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做一些分析,选出一次适合自己一辈子所从事的事情。其次,特别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行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所在的事业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
我认为走上社会以后,人的生涯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两年,也就是所谓的迷茫期,在这两年里你可以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但是最长不能超过两年,这段时间可以频繁换工作,接触不同行业,但一定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我一辈子要做什么。然后是提升期,最长8—10年,到了35岁。到50岁,是人的高潮期。50岁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我首先提出的就是,迷茫期这两年到底干什么,我建议每位同学在自己所认为兴趣的领域里频繁的换动工作。目的只有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我这一辈子要干什么。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五年了还在不停的换行业,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这人是不会成功的。在头两年里,要找到自己的方向,这是这段时期最重要的,过了头两年,就要定下来,想好自己这辈子的事业和所要追求的,就不要再频繁换工作了。过去中国有句古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所以进去了就不要出来。经过了这个阶段,定下自己的终生事业,就转而进入了人生的提升期,在这段时期,我建议在8—10年里可以换一次到两次单位,只能在行业里面换,拼命地去积累经验。并且记住,其中一个单位一定要是行业的领头羊。入行花的时间越长的,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因为说明这个行业门槛比较高。就说我们这个行业,入行没有十年是不行的,又要懂机又要懂电,技术门槛确实非常高。我看人的简历,如果频繁换单位,而且换的都不是一个行业的人,肯定是不能重用的,这表明他是个很迷茫的人。如果你前十年的积淀够了,35岁以后一定会水到渠成,飞黄腾达。行行出状元,沉住气,有目标去追求的人才会成功。
就我个人来说,我在上柴工作的这几年里,我所得到的物质东西都是有形的,学到的东西才是无价的。我的创业过程几乎没有遇到困难,基本上都水到渠成。我是95年毕业进上柴,05年离开上柴,其实我在大学里就懂什么叫职业生涯,当时,我是误打误撞进入了发动机这个行业,有幸的是我很快就爱上了这个行业。关键是我有一个很好的师傅,我非常尊重他,他就像我的父母一样,因为他,我爱上了这个行业。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我没有迷茫期。就这样,我在这个行业,一下子干了十年。在这个行业里,正好符合了换两个左右的单位,其中有一个是领导的原因。上柴是柴油技术行业里,也算是一个领先行业,我在营销,人力资源和战略规划部呆过,还去过子公司做了两年的总经理。我在上柴积累了很多经验,后来,我离开上柴,到民营企业——鼎新电气,去工作了三年。鼎新的行业也是领先的,它是上海市的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产值年销售额在发电机组行业中位列前五,就这样,我又干了三年。在上柴我只接触了一台发动机,在鼎新,我把全球的发动机都接触过了,德国的奔驰、美国的康明斯、瑞典的沃尔沃、韩国的大宇、日本的三菱,所以现在我在行业里的积累,在商业技术谈判中有很大的优势。08年我创立了业青机电,由于我在行业里结交了很多的朋友,又有幸拿到两个行业中世界第一品牌英国深海(DEEPSEA)控制模块在中国区、法国利莱森玛(LEROY SOMER)发电机在华东地区的销售和服务的特别授权。因为这两个品牌非常强势,所以我公司和我们客户群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其实,如果要给出最重要的建议,还是身体最重要,所有的名誉金钱都是身外之物,现在我每个星期要去锻炼2—3次,雷打不动。原来在上柴的时候,我三高(高血脂,高蛋白,高胆固醇),因为是国有企业,上午开会,下午人就不在单位 ,半夜才回来,生活安逸又稳定,那就是在国有企业。包括现在很多公务员,身体都搞垮了。但是,现在自己开公司了,体检结果都很正常,什么问题都没有。如果有朋友来做客,跟我比较熟悉的话,那就去打个球,晚上吃份简餐。一般我不喝酒,喜欢一些很清淡的菜。如果我一个人的话,通常喜欢跑步游泳或者骑自行车,有的时候在大冬天,外面还下着雪,我们还是短袖,短裤在健身房运动。人多的话就打乒乓球、羽毛球,所以说,运动是一种生活态度。
如果说运动是人生的态度,那么勤朴忠实则是为人之本。虽然离开学校这么多年了,但是“勤朴忠实”这四个字依然深深的烙印在我脑海中,甚至影响到我公司的信条。对我来讲,产品就是人品,我在企业里有三不,不卖假货,不说假话,不做假账。在这个行业,卖假翻新也许很多人都在做,但是在我的公司,绝对不允许。其次,对于客户而言,我们要做到言而有信。再者,我相信勤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在生活上,我们也都比较节约,到现在,我还用着手帕。
在商海二十年,难免要和金钱打交道,但是,对我来讲,所谓的名利都远远不如工作中带给我心灵上的快乐来的重要。有时候,下班以后,喉咙很痛,眼睛也很疼。但是没关系,跑跑步,回家睡个觉,第二天又能精神焕发并且快速投入工作。现在,我做一个项目,从来不去算到底赚了多少钱,而是认为自己用了一个最优的方案为我的客户解决了一个问题,心里觉得很舒服,这也许就是快乐。
奉献之心,系母校情
每一个毕业生,在学校无论发生什么,当毕业以后,对母校都还是有感情的,我也不例外。就像我公司的价值观:尊重个人、服务顾客、回报社会一样,我也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献礼母校百年校庆。
首先,我希望母校能办出海洋的特色,未来海洋经济的前途是非常广阔的,大学培养的学生就像我们要卖出来的产品一样要适销对路。其次,我也很支持学校的创业基金,为一些想要创业的学生提供更好的资金支持。并且,我的公司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工厂,明年我们会到海洋摆招聘会,给更多的海大学子提供就业的机会。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将来能办一个行业协会,现在虽然有,但是办的并不理想。其次,我也希望能办一所我们行业的学院。我们这个行业的对口人才目前为止依然没有,我们需要懂内燃机,机电一体化,还有机械设计与制造,以及国际贸易的综合性人才。
我相信,昨日我以海大为荣,今日海大以我为荣。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海大的明天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