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海洋科学学院陈新军教授
陈新军,1967年10月出生于浙江义乌的一个美丽小镇,1986年考入湛江水产学院海洋渔业专业,从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要与海洋相伴一生。陈新军1992年来我校攻读渔业资源专业硕士,1998年考入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在职博士,同年破格升为副教授,2002年破格晋升我校最年轻的正教授。
在采访陈新军教授之前,我们以为他年龄很大,查找资料后得知他才45岁。采访那天,走进他的办公室,阳光下的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且格外精神。当我们说明来意,陈教授爽快地说:“也不要讲采访不采访了,就是聊聊天嘛,我最喜欢和学生聊天了。” 随着陈教授沉缓的语调,我们的采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我们的思绪也追随着回到了他的往日时光。

陈新军教授接受学生记者采访
1986年的夏天,当一个来自浙江义乌的小伙子背着行囊来到湛江水产学院,面对这个将要渡过四年学习生涯的地方,他甚至连自己的专业——海洋渔业都不甚了解。原来,他高考时并未填报该校,是被调剂录取的。正是因为这样的机缘巧合,他才进入了海洋渔业领域。他回忆说,入校后发觉自己挺适合这个专业,当初也真是有缘分啊!
大学生活忙碌而充实地进行着,也许是因为从农村出来,也许是因为性格内向,造就了他酷爱读书的习惯,大学四年每学期都拿一等奖学金。由于学习勤奋和成绩优秀,他获得了推免研究生的资格(保留资格三年),因为种种原因,他放弃了这个机会。他告诉我们,成为大学老师后,他给学生讲的最多的就是要勤奋,“勤奋是第一要务”,“比别人多花一点时间总是有回报的”。
1990年7月,陈新军本科毕业回到家乡,进入义乌市水利电力局工作,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后来担任领导秘书。几年的机关工作经历让他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尽管很多人很看好他的发展前途,但他始终惦念着自己的专业。1992年9月,他进入上海水产大学攻读渔业资源专业硕士。在这里,陈新军遇到了对他影响深远的导师——王尧耕。王老师当时已经62岁,却是第一次带研究生。他有幸跟随王老师进入远洋鱿钓渔业领域。王老师献身我国海洋渔业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他暗下决心,要继承老师的事业并将其发扬光大。从研究生起,他就再也没有了暑假,因为需要出海。他知道,做好这个专业就必须吃苦,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并付诸行动,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与荣誉。千里马遇伯乐,我们不由得发出内心的感慨!

陈新军教授在远洋渔业捕捞船上现场作业
陈新军教授告诉我们,另外一位对他人生道路影响深远的人是他的博士生导师——我校前校长周应祺教授。周老师不仅学识渊博,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且平易近人,喜欢与学生交流。当年,他经常下课跑到周老师家里请教问题。陈新军教授回忆说,周老师教会他最多的是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一种思维方式,这为他以后在海洋渔业学科领域中开展科学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陈新军教授是怎样引领自己的门生走向未来的呢?他向我们娓娓道来,一是从严治学,无论教学还是科研,他都要求学生严谨求实,谨慎细心,努力干好每一件事情;二是严中有爱,他经常与自己的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与学生共同探究和讨论教学科研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们一起反反复复地讨论、修改科研论文,经常关心并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我们想,用良师益友形容陈教授,一点也不为过。
陈教授说,作为一名在海大学习工作近20年的中年教师,见证了海大的变迁,见证了海大的发展与壮大,见证了学校的更名与搬迁,现在的学校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许多新面孔充满着青春和朝气。他说,在这20年里,海大为自己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舞台,自己也与学校一样,得到了发展,并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告诉我们,长期以来,学校在水产这个传统优势学科上发展迅速,近年来,学校又向海洋学科方向拓展,并朝着建设国际化、开放型的高水平特色大学目标迈进,这是海大师生的共同心愿,任务艰巨而光荣。他还告诉我们,“十二五”是学校百年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五年,也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转型期。过去五年里,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海大先后完成了学校更名、新校区建设和搬迁等历史任务,使这所百年老校又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这几年学校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未来令人期待。陈教授补充说,以前教学设施不完善,资源相当缺乏,科研项目很少,属于纯粹的教学型学校,而现在学校正朝着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努力迈进。他深信,在“十二五”期间,海大必定会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光大。
对于“勤朴忠实”校训,作为年轻的老海大人,陈新军教授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觉得这四个字言简意赅、蕴意深刻、博大精深,而且特别适用于海洋渔业专业。他一脸自豪地告诉我们,他自己的出海记录前后加起来有八年时间,现在的海洋学院老师基本上都是从第一线回来的,大都曾远赴西非等地,每次出海需要几个月时间,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前,出海都没有补贴,甚至没有保险,而现在不同了,社会的发展加上国家对海洋渔业的重视,出海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在陈教授看来,做海洋渔业是低调的,需要具有踏踏实实、吃苦耐劳的精神。正因为这样,他认为,至少自己的专业是很符合校训要求的。他还勉励我们要秉承“勤朴忠实”的校训精神,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走向未来。
我们了解到,业余时间的陈教授喜欢打乒乓球,他说锻炼好身体才能多为国家做贡献。采访中,陈老师谈吐温和儒雅,脸上始终带着笑容,如此一位老师,让我们感到十分随和亲切。
历经沧海后,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的海大,陈教授有着满满的期望。他希望通过我们的采访,转达自己对海大学子们的期望,不要盲目攀比,找准自己合适的位置和奋斗目标,踏踏实实地做,一步一个脚印,做到挖“深井”而不是“池塘”,只有深井才能涌现源源不断的泉水。他同时希望通过我们转达自己对海大的期望,希望全校师生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共同成就海大美好的未来。
我们也衷心期盼陈教授能做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为学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采访:王铁铮、李湘红 摄影:傅辰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