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我校世博志愿者工作40余次
发布时间:2010-09-29   浏览次数:5204

      9月6日至今,我校世博志愿者工作受到了新闻媒体广泛关注。新华社、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中国青年报、青年报、新闻晨报、新闻晚报、央视新闻频道、东视新闻、上视新闻、人民网、东方网等媒体予以了报道,初步统计40余次,现摘录部分以飨读者。


                                                         青年报:小白菜“接班人”园区体验 指路指到手酸
      9月17日,上海海洋大学的园区志愿者还有两天就要离岗,与往日不同,今天,小白菜的身后却跟着一群兴奋的“小尾巴”。这些身着绿、蓝、橙三种颜色T恤衫的小家伙是谁?来干什么?
      原来,那是海洋大学刚刚踏入校园的大一新生,他们是来“学手艺”了。
      最早岗、最繁忙岗、最寂寞岗、最受委屈岗……短短一天,100名新生跟着师兄师姐们,体验了一个又一个志愿者的服务岗位。虽然每个人都曾有过志愿服务的经历,但站在这些岗位上,初次面对游客时的手足无措,让他们很快明白,仅仅凭借一颗热忱的心并不够。
      当他们看到学长们游刃有余地面对各种难题,递上惊讶而又敬佩的目光时;当海大小白菜轻轻地搂着这些“小家伙们”的肩膀,细声传授着经验时,志愿服务的种子,就这样悄然间种下;志愿服务的精神,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传承了下去!(9月28日)
                                                                解放日报:世博园里“发现”毕业论文
      世博园里,一拨拨“小白菜”在热情服务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取得了收获。上海海洋大学大四学生金传媛比别人还多摘得一颗 “果实”——她在这里获得启迪,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找到了方向。
      上海海洋大学园区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定在9月初。暑假里,身为“预备小白菜”的小金得知自己的服务岗位在D、E片区后,先后四次自费购票进园,领略全球科技文化之美,更主要的是为志愿服务做准备。城市最佳实践区马德里案例的“竹屋”、“空气树”让她眼前一亮,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美丽、舒适、环保兼顾的公共廉租屋,更是让小金流连忘返……
      一边参观一边品味,小金脑中浮现一连串问题:大规模的社会住宅建设需要怎样的保障政策?如何运作才能体现普惠、公正和可持续性?上海同样需要应对住房问题,能够从中学到什么……她越想越入迷,回学校赶紧查资料找答案,并决定自己的毕业论文以此为题,叫做“从马德里案例看城市规划与管理”。
      小金从大二起就将专业研究的目光投注在社会民生领域,并在复旦大学辅修法律专业,两年内主导完成了“东中西部养老模式调查与分析”、“世博会居民动迁与安置调查”等多个课题。她说,“作为一个行政管理专业的准毕业生和一名世博会志愿者,面对这样一个特别而新颖的案例,得好好一探究竟”。(9月25日)

                                                               新民晚报:双胞胎同岗位 两颗心一样情
      在C片区德国馆附近,有两棵长得一模一样的“小白菜”,常引来游客的回眸。他们是双胞胎兄弟王伯文、王伯君,同为引导志愿者。和善的微笑、专业的服务和出众的外语,双胞胎兄弟的服务水准不相上下。王伯文、王伯君是上海海洋大学爱恩学院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两人最初一起报名参加世博志愿者时,只有弟弟入选,哥哥一度有些失落。弟弟便提议每人一天轮换上岗,后来,学院领导辗转听说了这件事,及时进行了劝阻。后来,一个同学因病退出,而王伯文因为在学院毕业典礼做英语主持人和外教翻译中受到好评,获得了“替补”机会。
      为了使外国游客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外语帮助,C片区的区块长开通了一条“英语热线”。兄弟俩为了当好这“英语热线”的特约接线员,做足了功课。身为志愿者,他们更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所以在提高自己的同时,他们也不忘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同组的伙伴们。哥哥喜欢收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他将导览图根据地理位置做了区分,使同伴们很快就记住了周边场馆的分布情况;弟弟醉心于研究各地的文化差异,同伴们因为他的讲解避免了和游客发生不必要的摩擦。正是凭借着这些“秘密武器”,两人所在的C片区第13小组也因此一贯表现出极强的团队凝聚力。(9月18日)
                                                                       新民晚报:新郎变“菜农”
      上海海洋大学教师志愿者徐灿,是世博轴的块区长,他这里“培育”着近80棵“小白菜”,所以大家都喊他为“菜农”。许多人恐怕不知道,这位“菜农”还是位新婚燕尔的新郎。
      本来徐灿打算10月10日结婚的,为了完成好世博服务工作,他把婚期改到了服务前夕。8月的最后一天,他简单地操办了自己的婚礼,婚礼筹备期正值志愿者培训期,徐老师并没有因此落下任何一次培训。徐灿的爱人也是海洋大学的老师。新郎脱下西装革履,穿起了“白菜装”,每天早上5时许起床,过了23时才能回家。新娘给予全力支持,每天不忘给徐灿老师洗换下来的“白菜装”。
      有学生问他:“老师,你刚结婚为什么不和师母一起去度蜜月?”徐老师答道:“我的学生都能放弃自己的假期来为世博做自己的贡献,我不能比我的学生差啊。”他觉得,能够在园区里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蜜月期,其实也是一种幸福。(9月19日)
                                                    新闻晚报:“小白菜”收集1000余条意见建议赠世博局
      昨天(20日),一本厚达76页的《三找三定报告集》,汇聚了上海海洋大学2316名园区志愿者半个月收集的1000余条意见,作为特殊的离世博园礼物,赠送给上海世博局。
      首份“三找三定”报告出炉
      上海海洋大学夏雅敏老师介绍,经过半个月努力,全校师生收集了1000余个不足之处,覆盖世博园13个片区,涉及志愿者服务各个岗位,还对园区各个场馆的运行、场馆布置、景观设置、客流疏导等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师生携手共做“啄木鸟”
      “我是站在浦东园区文化中心片区前服务。 ”海洋大学机械设计专业研究生二年级学生马利娜说,她所在的地方有三个交通岗,分别是世博大道一线、世博大道二线、越江线,这三个交通的志愿者安排是平均分配的,每个岗都安排三位志愿者,往往世博大道一线的三位志愿者忙得汗流浃背,而世博大道二线的志愿者闲得发慌。马利娜建议:“园区志愿者岗位安排,应根据实际客流调配。”
      游客上午参观文化中心从南门进入,若下午参观则要改道从西门进入……站在文化中心门口的物流工程学生王学雯发现,文化中心三个门根据客流情况调整出入规定,给志愿者指路带来不便。王学雯建议,初入门有变更,应及时通知志愿者,最好为每个小组志愿者负责人配备对讲机。
      学生积极参与“三找三定”活动,海洋大学老师们在巡视的过程中,也忙着观察身边的场馆。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张宇峰老师发现,阴雨天,非洲联合馆的南门入口处光线昏暗,而且入口处缺少各展馆分布图,对游客参观造成诸多不便。张老师建议非洲联合馆南门入口处增设照明灯,向游客分发场馆内部分布示意图

      部分建议已被采纳实施
      “这份另类礼物聚集了2000多名师生对世博园热爱,为上海世博会献出自己一份力。 ”上海世博园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张雅林说,“该意见集将提交给世博局相关管理部门。 ”上海世博局党委副书记许伟国表示,上海世博会运行以来,“小白菜”提供了很多建议,有些已被采纳实施。(9月20日)
                                                    新民晚报:世博园区“小白菜”发起回收园区导览图行动
      世博会园区导览图,是每位游客参观世博不可或缺的“伴侣”。但是,跟随不同的主人,导览图的命运各不相同。有的被游客带回家收藏,有的用后直接进了垃圾桶,还有的被遗落在休息椅、公交车上,更有的成了“坐垫”、“餐布”……昨天是“世界清洁地球日”,世博园区D、E片区的部分“小白菜”发起园区导览图回收行动,让被丢弃的完好导览图循环利用起来。
      现象 导览图多拿乱扔
      “您好,您介不介意使用二次利用的导览图?”从昨天开始,D、E片区的313名上海海洋大学志愿者,在上岗服务的同时,都会回收身边被丢弃的园区导览图,并挑出完好的供游客二次使用。志愿者李佳雯说,上岗不久,他们就发现了导览图被浪费的现象。有些游客在入园时会拿一份,遇到疑问时在问讯处或志愿者岗点再拿一份,坐车、排队或参观场馆时觉得太过累赘就随手放在一边,甚至有很多导览图掉在地上,游客们都不愿意弯腰拾起。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绿色放飞”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也开展了园区垃圾处理情况调研。根据调查结果,多达42.7%的游客会领取2份或以上导览图,而60.8%的游客看到过乱扔园区导览图的情况。而与之相对,有14%的游客参观世博会没有领取过导览图。
      行动 DE片区试点回收
      “小小地图真便捷,不丢不弃珍爱它!”从9月9日开始,D、E片区车站、咨询点、预约机附近的海洋大学志愿者开始试点回收导览图。
      M13小组在预约机旁服务,他们是率先试点回收导览图的小组之一。组长陈佳说:“这些导览图有些还很新、很多都还能够使用,将回收的导览图放回询问处或者是志愿者的手中重复利用,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的世博园区更加美丽。”
      经过试点,李佳雯告诉记者,大多数游客对使用二手导览图表示“不介意”。昨天起,上海海洋大学在D、E片区34个小组313名志愿者中全面推广地图回收活动。“一个岗位能回收的导览图,少的几份,多的十几份。”李佳雯说。
      延续 推广到其他片区
      上海海洋大学的志愿者打算将导览图回收的活动继续推广到其他片区。李佳雯说:“我们还计划在与下一批志愿者交接时,让这一活动延续下去,把‘接力棒’交给新上岗的‘白菜’。”
      上海交通大学“绿色放飞”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队员们还建议,园区导览图的正反面不妨增设较为明显的提示语,如“请勿乱扔地图”等。另外,导览图可在园区安检处每人免费领取一份,在出口处回收,实现更大范围的循环利用。(9月15日)
                                              青年报:离园区最远的高校志愿者 起得更早 睡得更晚
      学校位处临港新城,距离市区70多公里,从学校到园区章程需要花费1个多小时——海洋大学的小白菜们无疑是本次世博会距离园区最远的志愿者。每天,他们都是在黑暗中起床,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走上岗位。
      为了让这些最远的志愿者们能够安心上岗,在海大还有这样一批保障人员:护送志愿者的大巴司机、通宵做早点的食堂师傅、每天凌晨早起指挥车辆的安保人员。他们往往比志愿者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只要一有任务,便出发上岗位,每天在忙碌中度过,为的只是让志愿者的工作更顺利。他们也被亲切地称为“志愿者的平方”。
      食堂制作早点一夜无眠
      深夜12点整,食堂的灯火彻夜通明,师傅们一刻不停地忙碌。一直到凌晨,热腾腾的包子新鲜出炉,香喷喷的烧卖装进袋子……
      在海大的小白菜中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小白菜起得比鸡早,志愿者平方起得比白菜们早,而食堂的师傅们压根就没睡。”
      原来,为了保证清晨出发的志愿者们的早餐供应,海大食堂的师傅们总是在深夜11点左右就踏上岗位。干吗那么早?面团发酵需要1个小时,制作需要2—3个小时,食物包装入袋需要1个半小时。海大的3000名志愿者们每天可是6点钟准时出发。不仅如此,早餐的重量每车每筐重达160斤,食堂的师傅们二话不说,戴上手套,两人一组,搬起早餐筐就往指定车辆跑。“绝对不能让孩子们饿着,这是我们最大的宗旨。”这个团队的负责人陈志华师傅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海大志愿者上岗时学校还未开学,大部分食堂师傅还在外地的家乡。最初,食堂在用人上显得捉襟见肘,闻讯之后,许多师傅在第一时间赶回上海,为的正是“不让孩子们饿着”。
      司机去时慢点回来快点
      “很感谢我们34号车的司机叔叔,我们34号车总是第一班开出校门的车,早上大家都犯困,睡着了,快到耀华路站的时候他放起了广播,用动人的音乐将我们叫醒。我们应该向您致敬。”这段话,表达了所有海大小白菜的心声。
      护送志愿者前往园区的58位司机,许多人都居住在奉贤。每天他们总要4点钟就起床出门,然后早早地等在发车点。“一开始有点不适应,习惯几天就好了,就当跑了趟超级长途吧。”司机袁师傅笑着说,“志愿者们可比我们辛苦。”
      行车途中,当志愿者昏昏欲睡时,司机师傅们却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确保安全、准时地将志愿者们送到目的地。看到小白菜们在车里睡得很沉,知道孩子们很累,他们总是尽量地让停车点靠近入口,可以让小白菜多睡一会儿,少走一点路。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志愿者,他们还有高招。去园区的路上,总是尽量让车速缓慢、平稳,“哪怕是让孩子们多睡几分钟也好,”回来的路上,他们又会在能力范围之内,用允许的最快速度把小白菜们送回学校。袁师傅说:“我们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
      保安10小时画行车标识
      看着道路上再度模糊的标识,马赞兵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因为昨晚那场雷雨的冲刷,今天晚上,他和自己保卫处的那帮兄弟们又有的忙了。“这已经是第三次了。”马赞兵一边说着,一边细心地为标识再度贴上反光膜。
      为了保证清晨送志愿者的大巴不经过学生住宿区,影响住校生的休息。海大保卫处早在小白菜上岗之前,就为58辆大巴设计了校内专门的行走路线,路上的标识,就是让司机认路的。只是,地处潮湿的海边,夏日不时光临的雷阵雨,再加上烈日当空的暴晒,让许多标识上的反光膜很容易便消退。“正常的话能保持一个多星期,但现在才6天,我们已经重刷了三次。”这活可绝对不轻松,将海大1600多亩的安全区域刷
个遍,可是需要8到10个小时。“没办法,总不能让孩子们在出发点上就留下安全隐患吧。”一趟下来,他和同伴们总是几天都直不起腰来。
      除了食堂内的师傅,保卫处的小伙子们就是睡得最少的后勤人员。4个小时,已经是他们每天能够睡眠
的极限时间了。可即便如此,睡梦中的他们往往总会被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惊醒,匆匆地披上外衣就往外跑。按照学校规定,遇到校园内的突发事件,可是要在5分钟内赶到现场。
      志愿者车上时光是一种财富
      虽然早上4点就要起床,海大的小白菜却从未觉得辛苦。相反,多出的路程却变成了他们的一种“财富”

      最近,细心的游客会发现,位处人流巨大的区域,总有志愿者随身携带着“小蜜蜂”,用广播的形式提醒
注意事项。对于来去时多出的时间,白菜们总会在车上交流心得、提出服务时的疑惑,“这种广播的形式正是我们在车上一致通过的。”在中国馆南广场服务的王文浩说。“最远也不见得是坏事,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沟通,团结在一起。”
      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在服务前拥有更好的心态,许多巴士上的志愿者们自发地组织表演节目。唱歌、
小品、朗诵……快到达园区前的20分钟,各种节目总是准时上演。傍晚的海大校园内,总有三五成群的志愿者围坐在一起,商讨着明天需要准备的节目。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学校又要举办什么艺术比赛了呢。“我们多的就是时间。”在AB片区世博大道线交通岗服务的蒋诗婕笑着说。
      东视新闻:双胞胎小白菜并肩服务 协助游客计划游园(9月14日)
      http://2010.qq.com/a/20100915/000039.htm
      CCTV新闻频道:志愿者现场回收 导览图循环利用
      http://v.ku6.com/show/wPFyhyt6ie3871I6.html

(宣传部、校世博志愿者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