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高职学院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和实施纲要”的要求,以特色建品牌,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职业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首先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目前46名任课教师中,高级职称占46%,中级职称占33%;博士占8.7%、硕士占21.7%、本科占69.6%,12位老师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了“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31%的阶段目标。同时,学院组织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挂职锻炼,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标准,为办出有特色、有品牌的高职专业勤练内功。此外,学院还组织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国或上海市的高职师资的专业培训。2007年7月-2008年9月培训骨干教师8人次。任课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教学方法进一步丰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其次,明确培养目标,不断推进课程建设。为强化高职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学院对培养计划分别于2007年、2009年进行全面修订。并以06级轮机专业为试点,开展职务船员定向培养,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方案的设计、在专业课程中融合企业岗位特点,体现岗位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对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作部分调整,力求职业教育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
学院以《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为试点,积极开展课程教学与学生应用能力提高相结合、与考证相融通的教学实践。目前《计算计应用基础》课程采用的教材要求高于全国版的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教材,通过采用教培结合、教考结合的方式,2007年11月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一级合格率为50.0%,优秀率为4.1%;2008年10月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206人,学生报考踊跃,报名考试人数占06、07学生的87.7%。学生英语四级、六级通过率不断提高。06级学生总人数82人,通过英语四级考试51人,占总人数的62%;通过英语六级考试15人,占总人数的18.75%。07级学生总人数150人,目前英语四级通过率为75%,英语六级通过率为14%,计算机一级通过率为86%。
2007年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上海赛区决赛中,本院06级学生胡丽芳荣获一等奖,07级学生吴丹荣获三等奖。
第三,强化实践教学,重视技能培养。07年以来,学院在原有的制冷、食品、电工电子、数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获得上海市教委第三、第四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经费资助200万元,建成了食品理化检测实训室、食品微生物检测实训室、食品生化实训室等。该公共实训基地既面向高职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教学需要,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又面向上海市的食品药品质量控制人才培养,是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利用该实训基地,开展产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在07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同学在《食品质量检验工中级》考证,通过率为100%。
另外学院还完成了上海市职业教育信息技术开放实训中心的建设(1464万)、航海驾驶和轮机管理模拟实训中心(460万)的建设工作,累计建设资金约1924万,为高职的人才培养、特色培育和品牌孕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目前学院已完成新教学楼的建设工作,建筑面积2万余平米,共12层,建设资金5千余万,教学设施、设备焕然一新。
第四,抓实就业工作,力争逐年有突破。学院成立了学生就业领导小组,组建了学生就业辅导、学生就业单位开拓和学生就业管理的工作班子。开展就业指导讲座,邀请学长与毕业班同学面对面交流,开展一对一的学生就业辅导;了解学生特点及就业意向,为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推荐,提高就业成功率打好基础。学院积极为2009届高职学生开拓就业渠道,已确认用人需求的单位有: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上海淼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用人单位。同时,学院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择业的积极性,多渠道落实用人单位。到目前为止,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6.6%。
(高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