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至10日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服务团第八分团王武教授、马旭洲博士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渔业科技服务“夏季行动”。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服务团开展渔业科技入户活动的第2个西北省(区)。2008年9月王武教授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邀请的专家初步考察了宁夏的水产养殖现状,王武教授提出了发展宁夏河蟹养殖的初步建议——稻田养蟹。根据王武教授的建议,自治区农牧厅渔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和水产研究所及时组织科技人员前往辽宁盘山县学习稻田种养新技术。2009年自治区在4个市县开展稻田养蟹试验,结合宁夏稻田的特点,推广稻田种养新技术,试验面积达1000余亩。
 王武教授、马旭洲博士到宁夏后,5日至7日上午前往中卫市、青铜峡市、银川市贺兰县和灵武市详细调研稻田养蟹的现状和河蟹养殖的自然条件,在稻田养蟹现场与水产养殖户就稻田养蟹的技术问题进行了交谈。王武教授一行对沿黄的适水渔业进行考察后,十分兴奋。他一连说了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有想到有关领导这么重视稻田种养新技术,第一年连片试验田就达1000亩,而且在技术上全部按“盘山模式”实施;二是没有想宁夏稻田养蟹的不少条件比盘山好,目前稻田中的河蟹生长良好,体色还比盘山漂亮;三是没想到宁夏这几年结合水利和公路建设,为沿黄河湿地造就了几百个湖泊,犹如一串葡萄,总水面达180万亩,而且目前利用率还不高。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啊!我们要为宁夏这串葡萄变为“金葡萄”出力,为宁夏“塞上江南、鱼米之乡”描绘新的篇章贡献一份力量。 7日下午王武教授结合宁夏渔业的自然条件,在自治区农牧厅会议室做了《宁夏河蟹养殖发展思路与对策》的讲座。聆听讲座的有自治区农牧厅黄全福副厅长、水产局康进喜局长、王登科副局长、水产技术推广站金满洋站长、水产研究所吴旭东所长以及各市县的水产科技人员120余人。王武教授用大量的照片、丰富的实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就:“宁夏能不能养出优质蟹?何谓优质蟹?宁夏河蟹养殖发展目标与指导思想,宁夏河蟹产业发展的十点思路,实施宁夏生态养蟹的五点对策和推广稻田种养新技术的八个技术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述。由于讲座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在自治区农牧厅大会议室中,四周加了不少座位,大家都被讲座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近3个小时的讲座,竟然鸦雀无声。参加讲座的科技人员说:“王教授的讲座,不但有目标,而且有实现目标的技术路线;不但有相关的理论,而且有运用这一理论取得的实效的成果;不但有谋略和思路,而且有可以操作的具技术措施。讲座数据多、照片多、实例多,针对性强、说服力强,使我们对发展宁夏河蟹生态养殖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王武教授还现场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但大家感到余兴未尽。为此,8日下午王武教授和马旭洲博士在自治区水产研究所举行的“稻田养蟹科技沙龙”,与渔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研究所、宁夏农垦集团沙湖渔业公司的领导和科技人员以及4个试验点的科技人员进行了座谈。座谈中,王武教授首先谈了宁夏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发展思路和战略设想。王武教授认为当前尽管宁夏的水产养殖单位力图向生态养殖技术方向努力,但目前宁夏水产养殖还处于传统养殖,水产工作者在思想上重水生动物养殖、忽视生物修复,造成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已屡见不鲜。王武教授建议要改变传统观念,改“养鱼污水”为“以鱼净水、以渔保水”,用生态养殖取代传统养殖。沿黄湿地以河蟹生态养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水体生物修复为主要内容,整合资源,采用稻田+池塘+湖泊的“接力式”养殖模式。马旭洲博士认为宁夏稻田养殖应该紧密地与水稻结合在一起,打造鱼蟹水稻为主的种养技术体系,形成宁夏种养技术的特色。同时应打造自己的品牌,加强宣传,借助水稻加工企业的力量推动河蟹养殖业的发展等。 2小时的研讨会,与会科技人员对稻田种养新技术的认识又进了一步,大家对在宁夏发展生态水产养殖充满了信心。宁夏农垦集团沙湖渔业公司也表示一定要与上海海洋大学进行合作,发展宁夏农垦集团的水产养殖。
(水产与生命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