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编著的《中国动物志虾虎鱼亚目》卷正式出版
发布时间:2008-12-31   浏览次数:3980
      近日,由我校伍汉霖、钟俊生教授等编著的《中国动物志虾虎鱼亚目》卷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志记述中国所产虾虎鱼亚目的9科5亚科106属307种(其中有一新种),是迄今记录有关中国鲈形目虾虎鱼亚目鱼类内容最丰富和较为完整的基础资料。伍汉霖教授自1999年退休以来对鱼类的研究一直继续不辍,先后主编和出版了 《拉汉世界鱼类名典》、《中国有毒及药用鱼类新志》、《有毒、药用、危险鱼类图鉴》、《江苏鱼类志》四本专著,还参编《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汉英渔业词典》《中华海洋本草》。这次是他主编和出版的第五册专著。

该志记述了中国所产的虾虎鱼亚目的9科5亚科106属307种。

      虾虎鱼类是一种腹鳍呈吸盘状的鱼类,在鱼类演化中具特殊地位,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因体型小,种类繁杂,研究难度大,本志是作者数十年来工作的积累和总结。伍汉霖自1960年以来在朱元鼎教授指导下开始从事虾虎鱼类的研究,至今己逾40余年。本志的出版具有特殊意义,朱元鼎先生生前积极推动中国动物志的编著,主动提出我校鱼类研究室要承担动物志中鱼类4个卷(册)的撰写,1986年在其病重住院期间仍念念不忘嘱咐助手早日完成动物志的编写。可以告慰先生的是在先生逝世后的2001年, 2002年, 2006年其《软骨鱼类》、《[鱼屯]形目》、《[鱼由]形目》3卷先后出版,现在第四卷的《虾虎鱼亚目》亦已出版,助手们没有辜负先生的期望,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伍汉霖、钟俊生教授开展虾虎鱼类共同研究的早期工作照。

      本志的出版也体现了国内外鱼类学家的科研合作精神,相互支持和友谊。日本明仁天皇对中国虾虎鱼类的研究十分关心,提出过很好的建议,十次接见本书主编,讨论虾虎鱼类的学术问题,还赠送产于日本的60余种虾虎鱼类标本和大量文献资料,供作者研究和撰写之用。英国大不列颠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新加坡大学有关鱼类学家分别邀请作者赴他们的博物馆测量和查阅保存于各该博物馆的采自中国的虾虎鱼类模式标本及资料。在调查采集和标本测定过程中,1994年及1999年台湾大学、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的台湾鱼类学家二次邀请作者赴台湾进行采集,先后在台北、基隆、台东、花莲、苏澳、台中、新竹、台南、屏东、高雄、高屏溪、曾文溪、大溪渔场、恒春垦丁公园、鹅銮鼻等河溪及海域进行采集,获得许多台湾产的珍稀虾虎鱼类标本,种类由原先的164种猛增至307种。数十年来鱼类研究室总共采获各种虾虎鱼类标本1.1万尾,是我国唯一保存虾虎鱼类标本最多的研究室,这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国内外的友好合作和相互支持,使本书得己顺利完成编撰和出版。
      本志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包括中国虾虎鱼类的研究简史、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区系组成及地理分布、分类系统与演化和经济利用。各论则按系统进行分类,着重记述9科5亚科106属307种虾虎鱼类的异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和经济利用,并附外形图。各科、亚科、属、种均有检索表。书后有参考文献,英文摘要,中名及拉丁学名索引,附彩图32幅。
      作为迄今记录有关中国鲈形目虾虎鱼亚目鱼类内容最丰富和较为完整的基础资料,该志可供国内外鱼类学家、水产学家、水产工作者以及水产院校、综合性大学生物学系动物学专业的师生参考,该书我校图书馆、水产与生命学院有藏。

(水产与生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