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承担我校首次北极科考任务的海洋科学学院刘洪生副教授随“雪龙”号极地科考船,顺利抵达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基地码头。这是继我校李曰嵩老师首航南极后,我校教师又一次参加的我国极地科考活动,标志着我校海洋科学学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上海海洋大学校旗在北极飘扬。

刘洪生副教授正在进行CTD观测。

刘洪生副教授承担值班工作。

刘洪生副教授驾驶摩托艇在北极冰面上驰骋。 本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总人数为121名,其中科考人员60人(含外方科学家11人)。在为期76天的北极之旅中,科考队完成了白令海、楚科奇海、楚科奇海台及加拿大海盆等海域132个水文站位,以及1个长期冰站和4个短期冰站的调查工作,内容涉及北极海、冰、气界面与北极系统的耦合变化;北极环极边界流及北极动力环境变化过程;北冰洋碳和生态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北极生态系统结构和变异;北冰洋晚第四纪古海洋演化历史;北冰洋深海微生物及其基因资源的多样性;北极气候变异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机理以及极地大气、冰雪及海洋边界层贡、痕量气体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全面圆满地完成了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工作。 刘洪生副教授在本次北极科考中承担雪龙船上实验室管理员,主要参与相关实验室的大型科考设备管理工作,如舯部CTD绞车、表层海水温盐测量系统(SBE21)及艉部万米地质绞车等。同时,刘老师还积极参与物理海洋组的大洋站观测,及冰站作业期间的防熊工作;返航期间,刘老师完成了物理海洋学断面图的制作和撰写,及CTD911和SBE21大型设备的性能、规格和使用说明等的翻译。
(海洋科学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