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疙瘩有专人解、学业创业有专人带、生活困难有专人帮”,日前,生命学院以“三导”“四结合”为主体的导师工作制在2005级学生中全面铺开,学院教师“育人”工作自此迈入制度化轨道。
导师制的开展主要为了解决扩招后学院学生人数成倍增长,师生比增大,教师忙于教学、科研,忽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在"育人"中投入精力不足的难题。导师制的推出着眼于从制度上规定教师承担育人的责任,促进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交流,加强教师对学生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和生活指导的正面教育,发挥教师在优良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有效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推进素质教育的有益举措,也是一次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背景的学院管理模式的有益尝试。
为做好本次试点工作,学期初学院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了导师制的实施方案,学院专门出台了《生命学院导师制工作手册》,实施工作经历了制订导师制工作手册、公布教师基本信息、学生报名、教师选择和学院总体协调等步骤。方案充分考虑了师生的主体性,05级同学可以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进行选择,每个教师可从报名者中选取若干名学生,师生双方在自愿的前提下结成导学对子,目前该年级每一位本科学生都配备上了导师。
实施方案同时对导师的工作职责以及导学的内容、方法提出了要求。在导师职责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的“三导”任务。同时,从内容和方法上,要求导师在育人上做到“四结合:即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亲情感化相结合。方案鼓励导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社会实践等活动,参与导师科研课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科研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生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