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更名上海海洋大学及揭牌活动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8-05-12   浏览次数:3630
      5月6日,上海海洋大学揭牌仪式在军工路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上海海洋大学翻开了新的一页。连日来,中央及沪上各地媒体对我校更名及揭牌仪式进行了广泛报道。解放日报、文汇报头版报道了我校揭牌仪式,解放日报同时刊发了潘迎捷校长专访文章。新民晚报、科技日报、中国海洋报、科学时报、上海日报、上海科技报等近二十家平面媒体刊发了更名、揭牌新闻,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教育电视台等第一时间对揭牌活动予以报道,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政府网、搜狐网、新浪网、网易、腾讯网、上海政府网、上海科普网等网络媒体进行了转载。现摘录解放日报潘校长专访新闻如下,以供学习参考:

         

 海洋,更大的舞台——访上海海洋大学校长潘迎捷

      (记者 彭德倩)“海洋,给学校发展带来更大的舞台。”经教育部批准,上海水产大学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校长潘迎捷昨天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将在原有学科优势基础上,做出一篇更大的“水文章”,更好地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完善上海海洋学科布局。
      潘迎捷说,基于“继承、错位、前瞻”的发展策略,学校将为海洋、水产、食品等三大主干学科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水产、水环境和食品等方面的传统优势学科,进入海洋领域,更加如鱼得水。”据悉,对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上海海洋大学通过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开展了细胞工程育种和繁育、基因组学与功能基因克隆、活性物质分离纯化与功能分析、赤潮生物分子预警等研究。目前已成功构建了银鲳、三疣梭子蟹、大黄鱼等重要海洋经济种类组织文库,搭起了大规模分析功能基因和分子标记的技术平台。此外,学校承担的“十一五”国家863重点项目课题———“人工鱼礁生态增殖及海域生态调控技术”,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鱼礁生态增殖及海域生态调控技术,学校师生协助企业创建黄海、东海和南海3个人工鱼礁生态调控区,形成高效安全的人工鱼礁增殖渔场,有望通过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我国人工鱼礁建设和海水设施养殖渔业、近海休闲渔业等产业健康发展。
      根据国家海洋战略,本市高校的眼光不约而同落在“海洋”上,潘迎捷却并不担心“撞车”:不同的学校在不同专业方向上形成独特优势,各展所长,才能对海洋学科形成“全覆盖”。比如,复旦大学研究重点在研究湿地的生态与环境,上海交大是海洋工程,同济大学是海洋地质,华东师大是河口海岸,上海海事大学是港口航运和物流,“我们就重点聚焦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环境,走‘人无我有’之路。”他透露,学校日前自主研发成功远洋渔场渔情遥感信息服务系统,利用本土、南极、船载卫星接收站,采集处理水温、水色等海洋环境信息,使鱼群预报准确率达60%至70%,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接近日、美等渔业强国。
      潘迎捷说,海洋学科将以其高起点、高水平和学科交叉优势,成为学校学科发展新的增长点,力争在2012年形成以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环境为核心的学科集群优势。其中,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高效利用技术、海洋信息工程、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海洋经济与政策管理、水产品加工技术和海洋药物利用,以及海洋生物技术等六大领域成为重中之重。
      “我们学校有句老话:论文写在祖国的江河湖海中,成果出在辽阔的深海大洋中”,他说,这是学校立身之本,更是上海海洋大学选育人才、科研探索、服务社会不变的承诺。

      (来源:解放日报)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