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获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现场展示活动(社会科学组)特等奖
发布人:邓叶芬  发布时间:2023-01-14   浏览次数:86

近日,历时半年的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现场展示活动落下帷幕,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院长唐议教授主讲的《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课程荣获社会科学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体育类专业)特等奖。全市仅有六门社科类课程获得该奖项,并且《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是其中唯一一门法规类课程。

课程历史薪火相承

《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是行政管理专业(海洋管理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水产学一流学科本科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这门课的前身是学校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国内首创的《海洋法与渔业法规》课程,同名课程教材也是国内首创,列入农业部“八五”统编教材,为全国同专业唯一专用教材。1999年,基于学校承担的教育部“高等农林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研究成果,该课程革新升级为《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列为面向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海洋管理等涉渔、涉海专业的必修课程,并先后列入校级、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项目。2004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校精品课程,目前正在努力建设打造国家一流课程。配合课程改革编写出版的《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2011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根据渔业立法和管理实践新进展,教材已启动全面修订。

深度挖掘和科学组织思政教学内容

多年来,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唐议教授教学团队准确把握课程思政教学“溶盐于水”“润物无声”的理念,始终坚持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与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体系“三同步”即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改革,全面梳理课程内容,从教学团队成员亲身参与涉渔国际公约谈判、国内渔业立法、长江禁捕政策制定、海洋伏季休渔执法督察、渔政执法培训等实践工作中汲取生动的课程思政素材,挖掘、提炼、归纳出“赓续使命维渔权”“两山理论转发展”“依法治渔强产业”三个课程思政板块(元素集群),并升华到国家发展道路、党的执政理念层面,精心编纂教学案例与相应的思想启发和研讨材料,根据教学大纲与教材结构进行合理组织安排。

在第一个板块中,以教学团队成员亲身实践“渔权即海权”,参与联合国、FAO、IMO等全球性、区域性国际组织涉渔磋商、谈判以及深度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国内立修法工作、重大渔业管理制度改革、国际渔业谈判的光荣历程为教学核心,旨在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强国志和报国行,包含护渔维护渔权等案例。

在第二个板块中,重点厘清“两山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与渔业发展支撑“大食物观”的辩证关系,阐明资源养护与环境保护对渔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大意义,包含“禁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在逻辑”“大食物观与宜渔则渔”等案例。

在第三个板块中,重在通过渔业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执法实践,阐明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包含“渔政执法机构改革——涅槃与重生”“‘吃鱼难’与渔业法诞生与发展”等案例。

教学模式不断创新

唐议教学团队坚持探索,推动教学模式推陈出新,强调自然适切,避免生硬枯燥,以期达到与学生心灵的“同频共振”。

一是通过课前命题式文献阅读和“微调研”等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一般性基础知识,熟悉相关背景知识。例如,在“禁渔制度”一节中,要求学生事先阅读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相关论述,并就“年轻时是否吃过东海野生带鱼”在家庭中开展微型调研。

二是组织学生讨论、辩论,促使学生在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中领悟制度的底层逻辑。比如,以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经历为背景,引导学生讨论渔政执法机构的“分”与“合”问题,深化学生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理解。

三是分享团队教师广泛直接参加联合国、FAO以及太平洋、印度洋等区域渔业管理组织的各类渔业谈判进程,跟踪我国周边海域涉外渔业管理发展,深度直接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国内渔业法律法规的修订案起草与支撑研究,以及参与查办一些重大案件的亲身经历,点明事件背景,解读法条本意,分析法律实际执行中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强化了学习动机。

四是现场教学,利用前东海区渔政局赠送给学校的“渔政206”执法船这一生动“教具”,带领学生上船参观,并现场讲解执法实务,使其对渔政船、渔政执法、非法捕捞等基本概念获得直观认识;抽选学生分别扮演“渔政执法人员”与“船长”,进行场景模拟,体验海上执法;介绍原南海区渔政总队勇夺黄岩、护我渔权的光荣历史,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有作为”的中国渔政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承继初心、报效祖国。同时,定期安排学生搭乘渔政船开展海上实习,零距离观摩管理实务与执法实战,打造大海为学校、渔船做教室的“海上课堂”,巩固课程关键知识点,促进思政元素深入内心。

育人效果显著

《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及其教学改革育人效果十分显著。

一是专业认同度不断提升。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92%的学生反映本课程显著增强其学习动力,帮助其扭转了对渔业“土、腥、累、穷”的错误认知,深化了对渔业渔政管理重要性和使命感的认同,增强了专业自信和在渔业领域进一步深造以及将涉渔职业作为毕生事业的意愿。近五年评教均分95.88分,团队教学连年获得“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好课堂”等称号。

二是行为模式发生积极变化,主要表现为:无故缺勤几乎绝迹、课程作业原创度和质量提高、与教师主动交流显著增多。增强了学习动力,强化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能够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理、方法解决学习实践问题。

三是学习效果持续提升。2017年以来,十余名学生考入本校渔业管理、渔业环境保护治理等研究生专业及知名高校等攻读相关研究生专业。2022年,3名学生以渔业管理项目参加大学生“双创”大赛并获奖。

《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课程教学团队将坚持支撑本校水产学一流学科、服务海洋强国和渔业发展“软实力”人才需求的育人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和投身渔业的使命感,培养理解和认同依法治国、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强国理念,系统掌握海洋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分析海洋形势政策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具有“知海洋、懂管理、内外兼通”特色,能胜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海洋法律及管理工作的海洋治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