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 这是海大广大科研人员的答卷
发布人:屈琳琳  发布时间:2022-04-25   浏览次数:168

突如其来的疫情会阻碍科学研究的脚步吗?面对疫情,广大科研人员纷纷化身多重身份,校园里奔波,他们是冲锋在前、勇担使命的志愿者,直播间授业,他们是笃志研学、步履不停的科学家,“科研道路,分秒必争”,他们更是同舟共济、不负韶华的海大人,“勤朴忠实”就是上海海洋大学广大科研人员面对“疫情”大考的回应!

疫情封控管理期间,学校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并未停歇,科技处会同各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在线学术活动,广大师生与校内外学术大咖在云端畅谈互动、启迪思想,共享云端学术盛宴。

开辟云端育人新场域,线上学术直播精彩纷呈

今年是我校建校110周年,值此校庆之际,科技处会同各学院组织了“110周年校庆教授学术思想云端传递系列讲坛”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4期,7000余人次参与直播活动,除在校的广大同学外,参与者中不乏业内专家、学术大佬、海大校友及广大科普爱好者,精彩纷呈的“线上知识带货”受到了热烈关注与广泛好评。

“七彩神仙鱼体色艳丽、花纹多变、泳姿优雅,是一种名贵的淡水热带观赏鱼,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众多爱好者,除了爱吃’汉堡’,还要自由恋爱、共筑爱巢、无微不至地呵护下一代,难怪被评为热带鱼之王”,陈再忠教授在4月6日首场学术直播中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七彩神仙鱼的独特魅力,同时鼓励同学们在方寸间共克时艰、在春光里七彩成仙。

第一讲——七彩神仙鱼的独特魅力

珍珠是地球上唯一由生命有机宝石,天然珍珠曾经是人类获取珍珠的唯一来源,如今珍珠人工养殖技术则让我们感受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很多养殖珍珠的农民脱贫致富”,白志毅教授在4月8日第二场学术直播中从珍珠的前世、今生和未来三个阶段生动地介绍了珍珠养殖技术的历史与未来发展,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克服疫情,砥砺前行,在磨难中孕育出属于自己的“珍珠”。

第二讲——珍珠的前世今生

“在面对不同的环境和危险面前,比目鱼会采用积极勇敢(战斗-逃跑)的防御反应,还是消极胆小(躲藏-紧张性静止)的防御反应?为什么?”“比目鱼的眼睛为何位于头部一侧?这一奇特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吕为群教授和鲍宝龙教授在4月20和22日的两场直播中为同学们解答了上述疑惑,并在比目鱼的生理基础与应激机制、变态发育及其调控机制等方面与参与直播的师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呈现了一场思维上的学术盛宴。

第三讲——比目鱼的个性与装死之谜

第四讲——探秘比目鱼的变态发育

此外,各学院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线上学术直播与交流活动。水产与生命学院王有基教授应邀参加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沿学术报告会,与兄弟院校师生共同探索了环境变化对水生动物捕食的影响,为两校师生提供了绝佳的线上交流平台。海洋科学学院组织了“110周年校庆海洋讲坛”及“110周年校庆青年教师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张宇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刘东艳研究员、上海海洋大学汪金涛博士等校内外专家学者为广大师生带来了深海微生物、近海藻类、渔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前沿讲座,报告内容严谨详实、问答环节讨论激烈、交流内容专业深入,并与浙江海洋大学达成合作意向。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邀请了南开大学漆新华教授和海南大学李秀保教授分别做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转化为化学品和碳材料”和“南海珊瑚礁保护和修复实践及效果”讲座,同学们参与后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探索国际科研最前沿,云端学术论坛众星云集

4月12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与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 (CAPIAC) 联合主办,我校共同承办的“2022世界农场动物福利与食物健康大会——水产动物福利论坛”在线上召开,本次论坛是国内首个关于水产动物福利,是全球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广泛的动物福利国际盛会。

FAO渔业及水产养殖司高级渔业官员、水产养殖技术与生产组组长袁新华博士、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中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清印教授、亚太水产养殖中心网(NACA)总干事黄倢博士、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总工程师李清研究员、鱼类福利促进协会(FWI)科学顾问Marco Cerqueira研究员、浙江大学赵建副研究员、FAI 农场(巴西)执行董事Murilo Quintiliano及我校吕为群教授等多位业内学术大咖众星云集,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分享了水产养殖及水产动物福利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精彩观点,为海内外1.5万参与者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学术视听盛宴,彰显了我国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在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及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与突出贡献,有力地提升了我校水产学科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2022世界农场动物福利与食物健康大会——水产动物福利论坛

打通学科交叉次元壁,网络学术沙龙火花碰撞

在老师们云端授业解惑、传递学术思想的同时,同学们也积极参与,以线上沙龙探讨科研航向,用思想碰撞共叙家国情怀。

第十二小区居住的同学以各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进入封控管理以来,科技处副处长李云凯、李辉华作为“区长”“副区长”入驻第十二小区负责小区日常管理,他们在做好日常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会同其他入驻教师,积极关心同学们在学习及科研上的困难。利用小区内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同学难得的长时间共同生活的机会,充分发挥挂靠科技处的科研育人中心职能,十二小区临时党支部主办,水产与生命学院研究生会承办,举行了“疫情之下,耕读不倦——十二小区博士学术沙龙”活动。食品学院易正凯博士、海洋科学学院高世科博士和水产与生命学院张学书博士分别分享了自己在水产品中腐败菌生物膜形成及致腐机制、近海海域环境中微塑料的传递机制、鱼类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研究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及理解感悟。

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除本小区同学积极参与外,活动还吸引到了其他小区及各学院专业教师的兴趣,能容纳500人的腾讯会议室“座无虚席”,与会同学纷纷表示,线上学术沙龙为同学们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和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打通学科鸿沟,不同的学术思想充分碰撞出了意想不到的火花,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疫”线育人的目标,希望能够形成一种常态活动并予以推广。

线上学术沙龙“座无虚席”

“步履不停、科研不止”。突如其来的疫情致使在校内老师与同学们在物理空间上被互相隔离,但是老师们严谨治学的科研精神不减,同学们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不减。广大科研工作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种方式,在严格遵守学校“静态管理,动态清零”的大方针下做到了“科研不停摆,线上更精彩”,他们用如常却又非比寻常的坚守,让特殊时期的科研工作更有温度,让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在海大校园内传唱。

我们坚信,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坚守下,保持积极、齐心战疫,我们必将取得抗疫的最终胜利。同时,也希望广大科研工作者,继续发挥“勤朴忠实”的校训精神,交出海大科研工作在此特殊时期的满意答卷!

                                               (供稿:科技处)

附:后续部分学术讲座信息,欢迎广大科研人员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