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参加“亚洲校园”项目高校工作经验交流会
发布人:蔡霞  发布时间:2017-11-20   浏览次数:147

为保障“亚洲校园”项目的实施质量,促进各项目可持续发展,11月14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在北京召开了“亚洲校园”项目高校工作经验交流会。作为新增项目高校之一,我校研究生院执行院长王锡昌,研究生院刘晓丹、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孙宇琼参加会议。

会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8所试点项目高校代表介绍经验并分享优秀案例,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9所新增项目高校代表介绍项目特色及进展情况,各高校代表相互交流,建言献策,促进经验分享和信息共享。

王锡昌代表学校向大会汇报了我校“亚洲校园”项目的实施成效和特色。项目实施近一年间,我校与东京海洋大学、韩国海洋大学共同召开了一次项目启动会议、五次项目工作会议,互相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和《学生和学分交换协议》,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师生短期交流活动、暑期学校、教授研讨会等活动,成功互派了第一批DDP(双学位)项目和IJP(国际合作)项目学生,积极参加中日韩三国高等教育合作论坛,三方在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模式、学分互换、多层面多形式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研究生院执行院长王锡昌汇报了我校“亚洲校园”项目的实施成效和特色  

大会还特别安排了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领导做报告,指导“亚洲校园”项目工作。报告内容丰富,回顾了“亚洲校园”项目前期进展情况,分析了试点项目质量监控情况,肯定了项目战略意义和成就,为提高亚洲校园项目国际影响力,描绘了下一步发展发略:围绕“目标设定、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学生服务、质量保障、学习成果”六大核心要素,以“开放、灵活、渐进”的策略,进一步扩大项目开放度、拓展项目至全亚洲区域,实现更加灵活的学生流动,吸引新的项目院校加入,搭建统一的“亚洲校园”项目信息平台,以开展高校间校长、教师、学生研讨会等系列举措,推进学位、学分互认,建立“亚洲校园”项目内部-外部活动,以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国际合作为契机,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项目质量评估体系,实现“分享亚洲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国际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合作研究、增强高校国际竞争能力”的目标。报告指出合作办学已纳入学科评估体系,期望引起各方足够重视,建议各高校将“亚洲校园”项目纳入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框架,并服务于国家“双一流”建设。

  

参会代表还共同探讨了“亚洲校园”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经过交流、学习,各高校对项目相关的国家政策、运行机制更加了解,项目目标和方向更加清晰,各高校踌躇满志、任重道远,力争把“亚洲校园”项目做出品牌、做出声誉。

“亚洲校园” (“CAMPUS Asia”),全称为“亚洲大学生集体行动交流计划” (“Collective Action of Mobility Program of University Students”),由中、日、韩三国政府主导实施,旨在通过三国高等学校间各种形式的交流项目,促进三国合作及学生的相互了解,为增强学校竞争力,培养亚洲下一代杰出人才做贡献。

2016年11月,“亚洲校园”项目在保留原有8个试点项目基础上新增9个合作项目。上海海洋大学与东京海洋大学、韩国海洋大学联合申报项目成功入选。我校“亚洲校园”项目名称为“基于‘中日韩教育一体化’的海洋科学技术领域共同教育计划”,并最终被命名为OQEANOUS项目(Oversea Quality-assured Education in Asian Nations for Ocean University Students)。